日期:[2023年09月1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4]
高烧不退多名孩子被确诊为川崎病

持续发热超过5天四肢末端硬肿要警惕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PICU已经收治重症川崎病患儿3例;驻马店日报也发布官方提醒,有孩子确诊,家长要警惕川崎病……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可能还没听说过这个病。但对于医生而言,这个病病因不明,无法精准预防,且很担心孩子被延误治疗。“一旦延误,会直接影响心脏,比如可发生冠状动脉瘤,由于冠状动脉瘤破裂、血栓闭塞、心肌梗死或心肌炎而死亡。”上述PICU副主任医师霍玉峰说道。
  那么,什么是川崎病?有哪些症状要警惕?
孩子持续高烧不退且伴有不寻常症状
  近日,1岁7个月的岩岩(化名)突然发起了低烧。岩岩父母自认为“身经百战”,想着过两天就好了。
  可接下来的几天,岩岩体温时高时低,最高达41.0℃,口服药物、输液均效果不好。且孩子的下颌处、前胸后背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颈部也出现淋巴结。此外,还伴有口唇充血、干燥皲裂、肛周脱皮等症状。
  最终,孩子被确诊为川崎病。“不是传染病,但极易与普通感冒发烧混淆,如果发现得早,在冠状动脉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采取治疗,大多数孩子可以完全治愈。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即使孩子当下恢复,涉及心脏,以后的生活也会受到巨大影响。”霍玉峰前一段接诊过一例被耽误的,虽然恢复了,但以后的生活可能要一直吃着药了。
川崎病并不可怕具体病因尚不明
  那什么是川崎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专家说,川崎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它。由于早期往往只表现为反复发热,容易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而且有的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增加了诊断难度,往往耽误了早期治疗。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医生麻佳佳介绍,川崎病(KD)是儿童常见的、以全身血管炎改变为主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先发现,由此命名。该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5岁以下儿童常见,男童患病率高,全年均可发病。
  冠状动脉损伤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故常收治在心内科,部分患儿早期合并冠脉扩张或冠脉瘤,会增加治疗难度,严重时可致心源性猝死,且冠脉损害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
  麻佳佳表示,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感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具体病因尚不明,临床在排除其他疾病后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诊断。
区分普通感冒发烧可以对照6大症状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专家表示,川崎病的诊断往往依赖临床症状判断,如患儿持续3—5天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医生一般才会考虑可能是川崎病。此外,由于川崎病治疗需要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液制品),因此医生在诊断时更加谨慎。
  那么,如何跟普通感冒发烧做区分呢?霍玉峰提醒,可警惕这6大症状:
  1. 孩子持续反复高烧多于5天,且常规治疗效果不好,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就要注意排查川崎病。
  2. 发热数日后,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不痒,无疱疹或结痂。
  3. 两侧眼结膜充血。
  4. 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出现草莓舌、口腔黏膜充血等。
  5. 出现手足硬肿,手指脚趾蜕皮,有时会延伸到手掌和脚底,肛门周围脱屑。
  6. 颈部单侧出现无痛的淋巴结肿大等。
  也有一些孩子是非典型川崎病,除了发烧,上述这些特征并不明显。如果家长拿不准,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因为非典型川崎病容易更早发生冠脉扩张,导致严重的后果。
  医生提醒,川崎病患儿免疫力减低,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患儿应充分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软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日常注意皮肤及口腔护理,手足末端若出现膜状脱皮,不要撕扯,任其自然脱落即可;口腔溃烂患儿可遵医嘱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抹,唇部可涂抹适量鱼油或香油。
  多数患儿本病的预后良好,但未经治疗者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高达20—25%,治疗后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降低至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