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3月2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0]

阳康后听力下降,原因何在?

  最近在门诊接诊了大量的阳后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的患者,经过耳鼻喉科专业的检查,发现他们都患有一个共同的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家住太原市建设路的张阿姨就是患了这个病,经耳鼻喉科专业的诊治后已康复。
  张阿姨今年67岁,阳后耳闷怎么都不见好转。张阿姨平时耳朵没什么问题,没得过什么病,听力也很好,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低烧了2天,嗓子疼鼻子不通,耳朵里面倒也没觉得明显难受。经过1周的对症治疗,张阿姨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但却总是觉得耳朵闷闷的,听声音好像变远了,像是戴了个头盔。
  张阿姨想着是不是阳过后耳朵有炎症了,或者是上火了?于是买了抗生素和下火药吃了几天,耳闷一点儿都没减轻,反而又出现了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而且随着头部的活动,耳朵里还出现了咕噜咕噜流水的声音。
  张阿姨的老伴患有老年性听力下降,他告诉张阿姨说:“你这就是老了,我当初就是耳鸣,后来就听力下降了,吃抗生素不管用的。”听老伴这么一说,可把张阿姨吓坏了,她赶紧给远在北京的女儿打了个电话。
  张阿姨的女儿上网查询得知,老年性听力下降吃抗生素不太管用,建议配个助听器。女儿马上买了一台几千元的助听器快递给了张阿姨。
  张阿姨收到助听器后马上就戴上了,可无论她把音量调到多大,听力就是不对,耳闷耳鸣怎么都无法改善,这才到医院就诊。
  张阿姨做了耳内镜、电测听、声导抗等检查后,疾病就非常明确了。原来,张阿姨患的是典型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简单地讲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后中耳里面积了一些分泌物,导致了耳鸣、听力下降。
  经过对症治疗,两周后张阿姨完全康复,耳闷耳鸣都消失了,听力也恢复了正常。
  那么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呢?患了分泌性中耳炎是吃药好呢还是鼓膜穿刺好呢?分泌性中耳炎会留下后遗症吗?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这个病是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
  为什么说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患上分泌性中耳炎?
  人体的中耳有一个结构叫作咽鼓管,连接着鼻咽部和中耳鼓室腔,一般情况下,它是闭合状态的,打哈欠的时候它就会短暂地打开,从而保持中耳腔的气压平衡。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静脉通透性增加,液体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更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闷、耳鸣、听力下降,有些患者可伴有轻微的耳痛,和随体位变化而变化的耳内流水声。耳科内镜检查可以看到鼓膜内陷,灰白色的鼓膜变成琥珀色或色泽发暗,透过鼓膜可以看见液平面或气泡。
  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有很多种方法,如果中耳腔积液量较少,就可以通过咽鼓管吹张法帮助咽鼓管开放,口服黏液促排剂、少量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帮助分泌物的吸收。如果中耳腔积液量比较多,鼓膜液平面或气泡影很明显,则可以行鼓膜穿刺,从鼓膜引流出液体,从而快速改善耳闷、听力下降症状。
  如果患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却没有及时去耳鼻喉科就诊,时间超过了12周,症状迁延不愈,那病情就转成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了。鼓室置管术适用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目的是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对于反复发作的,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采用咽鼓管激光成形术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
  新冠病毒主要攻击的是人体的呼吸道,最主要的症状包括咽喉疼痛,鼻塞,鼻咽部分泌物增多,引起了咽鼓管的肿胀和渗出,从而出现耳闷,中耳积液。这就是张阿姨阳过了却一直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的原因。
  在此,提醒大家,尤其是婴幼儿父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鼻炎、咽喉炎,是预防罹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措施。无论什么原因出现耳内堵塞感都要及时前往耳鼻喉科,请专业的医生帮助寻找原因,及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切不要自行购买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王海燕(太原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