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2月1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4]

北大医院的前身开诊

  1912年10月,中国政府在北京创建了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传授西方医学的医学学校。1914年12月30日,教育部批准学校附设诊察所。1915年2月15日,诊察所正式开诊——这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的前身。
  当时诊察所仅有医员、护士及事务员共13人。医学专门学校的教员不仅要进行教学,还需要到诊察所看门诊。第一天有3位患者,一月后,每天增加至70余人。在初期建设者的努力之下,外科手术室、病室、施诊室内科检查室、女病室、产室、X光线室、外科手术室等在随后几年内相继设置。1928年,为了满足医疗和临床教学的需要,诊察所被扩充为医院。1928年6月,京师大学堂改组为北平大学,医院遂称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等迁至西安,组成西北临时联合大学,医学院改称临大医学院,大批医务人员随迁。1946年医学院合并于北京大学,医院随之易名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大医院”从此得名。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改称北京医学院,医院随之改名为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5月,北京医学院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医院随之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抗日战争时期,医院在后方医疗救治中全力支持抗日。在当时,作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唯一的附属医院,培养的学生很多后来成了国内著名的医学家,如沈鼎鸿、陈康颐、吴公良、潘世晟、历煜华、沈克敏、隋式棠、王兆麟、姜泗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