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1月04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6年、10年、12年……

为了“飞天”圆梦中国航天员经历了什么?

  2022年6月5日,神舟14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一起飞向太空。这也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为了再次“飞天”圆梦,神舟14号飞行乘组指令长陈冬准备了6年,刘洋已经准备整整10年,而首次飞向太空的蔡旭哲,为了这一天已经刻苦训练了12年。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中国航天员到底经历了什么?
陈冬:为实现大目标而努力
  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11号任务是陈冬的首次太空之旅。他在太空中共筑留了33天,刷新了当时的纪录。圆满完成神舟11号任务后,陈冬回到地面,他说自己还有两个目标需要努力实现。
  陈冬:一个小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再上一次太空,把祖国荣耀写满太空。那么还有一个大目标,就是我们所有航天人一起努力,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航天强国。
  这次,陈冬带领神舟14号乘组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
  他是优秀的,也是幸运的。
  陈冬:我们是经历者、参与者,很幸运。经过6年的准备,当时自己也问过自己,还能像之前那么拼吗?但是自己也想到了加入航天大队时候那种初心,就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去出征太空,为载人航天事业去奉献一生。
  有梦想的人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再一步一个脚印地让梦想离自己更近。陈冬就是这样,但成功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虽然有过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但执行神舟14号任务的挑战前所未有。
  陈冬:确实压力很大,因为第一次执行任务是神舟11号,任务是02的岗位,而且时间只有一个月。那么需要自己考虑的事情并不是太多。这一次呢,自己成为任务的负责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兼顾到的事情就很多。
  从最开始的单舱,如今的多舱,每个舱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职能,每个舱之间也都会有所交织或者关联。因此陈冬要求乘组必须把所有的训练项目全部覆盖。
  陈冬:我准备好,而且准备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强大的心理状态,稳定的身体状态等等一系列东西。包括现在我要担任指令长,不光我自己要做好,还要带领我们整个团队做好,所以这一切我都要根据这些变化、这些不同,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
刘洋:刻苦训练增强体能
  神舟14号载人飞行任务02号航天员刘洋是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此次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批航天员登上太空,距离她上一次太空之旅刚好过去了10年。2012年6月16日,刘洋与另外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搭乘神舟9号载人飞船升空,在13天的太空生活中,神舟9号乘组共同完成多项在轨技术实验,并完成我国首次在轨手控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洋:“神9”任务,让我至今想起来还是感觉特别的幸福。因为能成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能够有幸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去执行我们国家首次的载人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我真的是觉得特别的幸福,我非常喜欢我们“神9”的任务标。因为在这个任务标上,第一次有了凤的标志。
  2012年6月28日6时许,神舟9号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在轨驻留任务,准备撤离。即将进入飞船返回舱前,3名航天员面向天宫1号,用深情的军礼向工作生活了13天的太空家园道别。
  刘洋:即将返回轨道舱时,我在舱门口停了下来,返身向天宫一号敬了一个军礼,当时我心里面就真的是在默默地想,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回来的。没想到这个不久的将来就是10年,整整10年。
  2019年,刘洋被确定成为神州14号乘组成员,开始为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刘洋:这次任务和“神9”任务是完全不同的,它的舱段更多,它的实验更多,它的设备更多,它的整个的系统更加复杂,它驻留的时间也会更长。
  这就从航天员的身体、心理、知识储备、技能,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航天员中心的水槽中,刘洋身着水下训练服展开模拟出舱训练,每个动作都熟练又准确,而刘洋一开始接触这项训练时,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
  刘洋:在第一次做水下训练的时候,那个玻璃头盔是有放大效果的。然后水波纹就在我眼前,不断地晃动、放大。刚开始还好,大概训练了能有,我觉得也就三四十分钟的时间吧,就突然觉得特别的恶心,浑身冒冷汗。
  当时在场的监护人员马上注意到刘洋的身体状况,并提出终止实验,而刘洋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刘洋:因为我觉得一次实验它有很多工作人员在保障,而且我们这个水下训练服是按次数来,记得它是有寿命的,你不管是下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还是下水5分钟、10分钟,它都算是一次。所以很难得,我也不想因为自己导致大家的工作都白费了。
  空间站中很多任务要求航天员具备足够的上肢力量,而女性在力量方面本身存在短板,为尽快适应任务,刘洋展开刻苦的体能训练。
  刘洋:我就跟体教共同商量了一个训练计划,然后非常科学的,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锻炼自己的上肢力量。
蔡旭哲:12年训练很快很充实
  蔡旭哲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从飞行员选拔为航天员的12年来,他一直在准备着。
  2010年5月,蔡旭哲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而在报名的时候担任带飞教员的蔡旭哲正在执行外出任务,险些与选拔失之交臂。
  蔡旭哲: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提前了估计有将近一个月回来的,然后比较顺利,成功地入选了我国的第二批航天员。我们刚过来的时候有一个入队宣誓,面对党旗、国旗、军旗有一个宣誓,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所以从那一刻开始,你就要去履行这个誓言。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扎扎实实地,然后一点一滴去积累、去学习、去训练。
  航天员训练包括基础理论、体质、航天环境适应性、心理等八大类上百个课目。尽管拥有多年的歼击机飞行经验,一些挑战身体极限的训练还是超出蔡旭哲的想象,沙漠生存训练就是其中之一。
  蔡旭哲:白天最高温度达40多摄氏度,晚上最低温度到了0℃左右。携带一些饮水、救生器材、指南针等,两天,48小时经历了四季。现在回想起来那个确实是很苦很累,但是很快乐。“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曾讲过三个不相信,回想起那段经历也还是比较贴切,就是:第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第二,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第三,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说到我的心里了。
  在蔡旭哲看来,想要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除了严格完成好各项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12年来,蔡旭哲目送多批战友出征太空,载誉凯旋。
  蔡旭哲:航天员的选拔考试,它都是差距很小很小,有时候可能就差零点零几。但是对航天事业来说,肯定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要求百分之百。而且有时候成功就差一点点,失败了。所以说,只要自己没有飞天,就说明自己某方面还有差距,所以说就要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去补自己的短板,直到自己具备了真正执行任务能力的那一天。我觉得12年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过来以后我感觉也很快,也很充实。 据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