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2月2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宝鹃嗓”、发烧、咳嗽……

“阳”了之后的不适症状试试这样缓解

  疫情期间,如果您“阳”了,此时进展到哪个阶段了?是在发烧还是已经开始出现“宝鹃嗓”“吞刀片”“水泥鼻”了?在此教您一些方法,缓解症状不适!
症状一:咽痛
  高渗盐水漱口
  将5—6g左右(约一啤酒瓶盖)食盐加入250毫升温开水,充分溶解,配置高渗盐水用以漱口。
  注意不要吞咽,含于口腔和舌根处20—30秒后将盐水吐出,再用清水漱口。
  吃润喉糖
  病毒一般通过鼻腔或喉咙进入体内。含润喉糖时,口腔会分泌更多唾液,有助于抑制喉咙中的微生物。
  适当多饮水
  饮水有助于咽痛的缓解,还可以让咽部黏膜保持湿润,在一定程度上稀释痰液,利干黏稠癌液的排出。
  注意:有慢性心衰或慢性督功能不全等基础病患者,应在临床对症治疗及遵医嘱下确定饮水量。
  局部冷敷
  局部冷敷可帮助减少喉咙肿痛。尝试适当地吃些冰的食物,例如雪糕,可帮助减少肿胀,起到止痛的功效。
  注意: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漱口水,以免加剧呼吸道干燥。
症状二:发烧
  温水擦浴
  适用于低烧。用32℃—34℃的温水擦拭皮肤,可促进散热。按双上肢、背部、双下肢的顺序进行,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可稍用力。一般擦浴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冰袋降温法
  适用于体温39℃以上的高热。
  用冰袋冷敷或冷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及腘窝(膝盖后方凹陷处)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使用冰袋时,最好用干毛巾将其包裹起来,每次冷敷10—2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
  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
  可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防止虚脱,而且有利于通过代谢,帮助人体散热。
  另外还能够增加尿量,尿液可以帮助人体带走体内的毒素、病毒和细菌。
  注意:不要随意捂汗。捂被子出汗适用于风寒感冒。但当体温特别高,比如在39.5℃以上时,身体需要散热。如果盖着很厚的被子,则会影响散热,效果适得其反。
症状三:咳嗽
  垫高头部
  平躺时,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容易积聚,会加重咳嗽,尤其在晚上。
  最好将头颈和背部从高到低同时垫高,比如,用两个枕头,一个横放,另一个竖着搭在上面,呈“丅”字形。
  “停止咳嗽练习”
  一旦觉得有咳嗽的冲动,就闭上嘴,用手捂住嘴(闷住咳嗽);同时做吞咽动作;屏住呼吸一小会儿。再次开始呼吸时,用鼻子轻柔地吸气和呼气。
  冰糖炖雪梨
  干咳时,可以将一只生梨挖空,中间放点冰糖,外面放点水一起炖熟,还可以放点百合、金银花。3—4个金桔煮水代茶也可以。
  多喝温水
  有助于把呼吸道里的过敏物质稀释、清除,减少呼吸道的过敏反应。
  注意:不要光凭嗓子用劲咳嗽。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还会导致咽痛、声嘶。
  有脑血管破裂、栓塞或血管瘤病史者,应避免用力咳嗽。
症状四:鼻塞
  盐水洗鼻
  用盐水冲洗鼻子,可以把鼻涕、病毒细菌等刺激物冲走,降低局部炎性介质的浓度,有助保持呼吸通畅。
  如果没有洗鼻器,可用手将冲洗液捧到鼻前,轻轻用鼻子把水吸进鼻腔再擤出来,反复数次。
  热压
  在脸上敷一块热毛巾,手指按压鼻部位置。这可以缓解鼻窦充血。
  使用加湿器
  微量的湿气能缓解鼻部不适,可尝试把室内空气中的湿度控制在40%左右。
  注意:考虑盐水洗鼻时,应注意操作规范。
  感到不适时,切不可用力按压、摩擦鼻子。
  擤鼻涕时,不建议捏住鼻翼两侧,用力将鼻涕擤出,这样很容易伤到眼睛和耳朵。
  提醒:如症状持续且不见好转,请适时寻求医疗帮助。

■延伸
个人防疫,警惕六个误区
误区一感染新冠后喝水太多
  近日,一名中年女性出现意识模糊紧急入院治疗。经医生分析,系因感染新冠病毒后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引起。
  [真相]
  水中毒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24小时内喝水量达到三四升以上,可能造成水中毒。
  喝水要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制地饮水,一天喝两升左右温开水较为安全。而对于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水量。
误区二大量饮用电解质水
  近日,电解质水火了,有部分公众囤积电解质水,有人没有症状也大量饮用电解质水,拿它“当水喝”。
  [真相]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食物中获得的电解质以及日常饮水等就完全能满足每日身体需求,不需要额外补充,没必要特别购买电解质水来喝。
  如果是因为生病发烧、咽喉疼痛等症状影响了食欲,导致进食量少,或者存在出汗多、腹泻、呕吐等情况,是可以通过喝电解质水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的。
  对于有肾脏疾病、尿毒症、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最好先咨询医生,不要随意饮用。
误区三刚一发烧就吃退热药
  有人发现自己体温超过了37.3℃,就开始吃退烧药。甚至缩短用药间隔,每天吃上五六次。
  [真相]
  出现感染的相关症状,如果症状较轻时,不妨先做好健康监测,多休息、多喝水,只有出现需要用药的症状时,再使用药物。
  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一般到38.5℃以上时,可适当应用退烧药。
  退热药不能盲目使用,还要辨证论治。千万不要因为着急就“使劲”用药,导致用药量过大而带来安全性风险问题。
误区四没有症状提前吃药
  预防感染除了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防护措施外,有人通过吃药来预防新冠。
  [真相]
  现在并不存在明确能够减少新冠感染概率的药物。不管是中成药,还是其他一些感冒药等,都不能通过提前用药来预防感染。
  在本身并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下,乱用治疗药物来预防感染,会造成“药物过量”问题,值得警惕。
误区五大量服用维生素C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使用维C泡腾片补充维生素C。当前防疫期间,有人大量服用维生素C,认为可以预防新冠。
  [真相]
  维生素C不可过量服用,18岁以上健康人群每天推荐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
  长期过量补充维C,可能会带来尿路结石、尿酸升高、痛风等方面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通过平衡膳食就能获得充足的各类营养素。新鲜蔬菜与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200克新鲜草莓或200克新鲜西兰花中就能达到上述剂量。
误区六戴多层口罩防护
  近日,网传“同时戴两个普通口罩,能发挥双倍防护效果”。
  [真相]
  佩戴两层口罩不仅不能增加安全性,而且可能会因为口罩之间互相摩擦造成佩戴移位,反而影响口罩的气密性。
  在日常的防护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脸型选择大小合适的口罩,注意口罩与面部的贴合度即可。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