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23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6]
省老龄事业发展中心联合省卫健委监督检查中心举办直播课

助老年人练就“火眼金睛”识别真假医生

  6月16日上午,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山西省卫健委监督检查中心联合举办以“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维护老人健康权益——养老涉医防骗知识交流”为主题的“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云讲堂第二场直播课。国家卫健委医疗卫生首席监督员、山西省卫健委监督检查中心医疗一科科长李英剑从专业角度结合生动案例进行讲解,帮助老年人“擦亮眼睛”,避免他们上当受骗。
  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郝文杰表示,线上直播课不仅能很好地宣传报道我省卫生健康部门(省老龄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有关工作,还能提高老年人和全社会对省卫生健康领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知晓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养老机构非法行医等养老诈骗行为的防范能力,这样的直播课将持续进行。此次直播课持续1个小时,观看次数5600余次,点赞量14000余次,评论、留言800多条。
药店提供的这些服务均属于医疗行为
  药店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的行为虽然简单,但属于医疗行为。李英剑说,血压计作为医疗器械,应该由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内部操作。而药店并非合法行医场所。
  血压计在使用期间,应定期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药店所用的血压计是否定期检定,无法判断。高血压患者确诊需经医务人员综合诊断,通过一次免费测量的方式并不能准确判断居民是否患高血压。
  此外,一些药店还为居民免费提供测量血糖服务,该行为也属于医疗行为。“测量血糖服务,必须由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内实施。”李英剑提醒。
  除上述两种行为之外,药店提供心脑电图检查服务、健康讲座活动、小儿推拿治疗消化不良等行为,均属于医疗行为。
医院、医生靠谱吗?教你几招辨真伪
  如何才能远离假医疗机构、假医生?李英剑说,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我国制定了非常严格而详细的法律法规。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前,必须查看其是否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方便患者核验。
  核验内容主要涉及两项,即诊疗科目、执业地点。患者挂号之前,可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诊疗科目中有无与所患疾病相对应的科室。
  与此同时,患者还要核验医疗机构实际执业地点与注册执业地点是否一致。一旦不一致,该医疗机构就涉嫌非法行医。“患者不仅要核验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执业地点,而且要注意有效期限。一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过期,该医疗机构就属于无证行医。”李英剑强调。
  如何判断医生是否合格上岗呢?李英剑表示,《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时,必须佩戴标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职称的标牌。
群众“擦亮眼睛”识破“义诊”骗局
  义诊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咨询服务的非商业性社会公益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然而,近年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多起商家打着义诊、讲座的幌子,售卖保健品、医疗器械等的举报。
  义诊有可能构成非法行医,具体情形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义诊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医务人员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尽管为合法的医疗机构、合法的医务人员,但是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擅自开展义诊活动。另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超出备案的义诊时间、地点开展义诊活动,这些情况也属于非法义诊。“法律法规对没有合法资质开展诊疗活动的情形,处罚力度非常大。”李英剑说。
  如何才能避免掉入“义诊”的陷阱?只要义诊收费,就是违法骗人行为;只要通过义诊体检等方式卖药品、设备等,也是诱骗行为;只要通过义诊、免费检查并建议患者去指定医院就诊,基本也是骗人行为。
  最后,李英剑提醒,患者应拒绝参加上述类型的义诊活动,并及时拨打当地12345电话或0351-3044386举报。
记者梁耀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