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1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数字藏品成元宇宙时代“爆款”

卖出去是NFT 卖不出去就是JPG

  一双虚拟球鞋、一个概念性头像、一张卡通图片以“天价”交易的新闻频现。眼下,就连收藏也在被互联网改变,曾经以一幅画、一张邮票或是一瓶名酒等实物形式存在的收藏品,如今以数字形式存在于网络,只需十几元或几十元,就能拥有一个标注唯一序号的数字藏品。这样的藏品有何价值?数字藏品走红背后隐藏着哪些风险隐患?

现象
2021年发售数字藏品价值1.5亿
  2021年,数字艺术家Beeple以拼贴的方式,将其创作的数千幅画作组成了一幅数字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并以6934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这是佳士得拍卖行首件以NFT形式拍卖的艺术品。
  自2021年以来,数字藏品这片新蓝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主体加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发售数字藏品约456万份,总价值1.5亿元。据测算,到2026年我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NFT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同质化代币,可理解为一种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所有权证明。不同于比特币等同质化代币,NFT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特性,每个NFT都代表一份独一无二的数字资料,作为虚拟商品所有权的电子证书。简单来说,NFT就像数字资产的身份证,能够指向数字艺术、游戏等任何内容,使其成为可永久拥有、保存、追溯的数字资产。
  数字藏品是怎么制作的?第一步,策划和确定数字藏品的风格、主题。第二步,用软件设计藏品形象,再由人工智能小组设计视觉算法让藏品“动起来”。第三步,程序员基于区块链协议编写智能合约,将藏品形象固定在区块链上。第四步,制作存储数字藏品的H5网页。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发行的数字藏品技术原理与NFT基本一致,但在发行渠道和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海外市场的NFT多基于以太坊等公链发行确权,与虚拟货币挂钩。我国监管部门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目前国内市场的数字藏品主要依托各平台旗下的联盟链发行,且大都禁止二级交易,弱化了其金融属性,降低了炒作风险。

解析
用科技的方式让艺术亲近大众
  如今,数字藏品正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引得各路玩家纷纷入局。
  河南博物院发布了一万份文创数字藏品“妇好鸮尊”,单价19.9元,一秒内售罄;湖北省博物馆发行的一万份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同样上线即售罄;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基于太阳神鸟、大金面具等文物推出的6万份数字文创50秒内售罄……作为掌握重要资源的文化机构,博物馆已成为数字藏品主要的IP方之一,珍贵文物正以虚拟方式被大众收藏。
  由于数字藏品自带“流量”,这股热潮不可避免蔓延到了消费品领域。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4款奥运云徽章数字藏品上线便被购买一空;齐白石原作《群虾图》首个社交化数字藏品以30万元落槌价成交;北京冬奥会期间,售价99美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当天秒无……
  但有人会问,数字藏品仅存在于网络,这样的藏品有何价值?对此,艺术工作者表示,数字藏品通过科技的方式让艺术更加亲近大众。他们认为,数字藏品相当于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张“身份证”,有利于解决“作品热门而作者不为人知”的尴尬问题。此外,上链后的作品将接受全方位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袭。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数字藏品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契机。2021年12月,某数字藏品平台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花园村合作,推出“数字村民”系列藏品。“数字村民”的权益包括每年免费在入股民宿住宿一晚、优先获得相关经营性资产的承租权或经营权等。“数字村民”系列藏品一经上线即售罄,销售收入达到30万元。

前景
价值难以判断发展与问题并存
  对于平台而言,数字藏品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创产品,也是科技企业布局和探索元宇宙的路径之一。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区块链公链,但拥有大量用户、IP、技术资源的头部互联网平台已诞生了数个联盟链。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而数字藏品则是区块链技术的落地方式之一,发布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有助于企业为区块链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有人大胆预测,数字藏品未来前景可期。但也有人调侃数字藏品“卖得出去就是NFT,卖不出去就是JPG(普通的图片格式)”。
  由于涉及的场景较为复杂,落地模式不够清晰,数字藏品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未达到生态开放、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部分数字藏品存在设计同质化、内容粗制滥造、应用场景单一、艺术价值不高等问题。
  “数字藏品的具体价值很难判断,因为数字藏品制作、传播、流通的成本比较低,很难保证其有绝对的稀缺性。”周雷介绍,目前数字藏品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作品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射,即把艺术家的书画“照搬”到网上;二是数字世界的原创作品,多以潮流艺术为主;三是现实与虚拟交互的作品,许多联名类、权益类数字藏品都属于这一类别。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上链类型主要是私有链和联盟链,其权限都掌握在一个平台手中,这意味着一旦公司倒闭或者平台关停,存在于链上的数字藏品将面临丢失的风险。

建议
既要鼓励创新又要用规则约束
  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数字藏品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承载着人们对科技发展的期待,但要真正让技术照进现实,离不开规则的约束、共识的凝聚和务实的行动。
  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明确要求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其中就包括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的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等。
  专家表示,数字藏品存在炒作、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隐患,需要警惕一系列法律风险:一是侵犯著作权或销售侵权复制品的风险,二是个人信息保护风险。数字藏品需要依托区块链技术,这对数字藏品开发企业提出了新的数据合规要求。
  作为元宇宙概念中最先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数字藏品目前仍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概念。专家认为,对新技术、新概念要包容但不能纵容,既要鼓励创新,也要避免其出界。
  数字藏品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金融属性,虽然长期来看市场本身就有纠偏能力,但是任何新技术的健康发展都要建立在安全的市场环境、健全的法治秩序基础之上。所以,应完善数字藏品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其相关业务活动的本质属性。有关部门需制定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准入制度,提高交易平台建设的行政审批门槛,对交易平台的区块链算法应用、交易产生的数据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不法分子通过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进行违规、违法操作,侵害消费者权益。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