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11月1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你家的闲置物品“循环”了吗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中的“断舍离”和“买买买”似乎在同步增长,人们的闲置物品多了起来。弃之可惜、攒之无用。怎么才能让二手闲置物品循环再利用?或许,老年人更能懂得“敬天惜物”“节物致用”的智慧,在他们的圈子里,二手物品交易、再利用成为一种新时尚。
四代人用过的缝纫机,进了展览馆
“让闲置不用的东西,都物尽其用。”这是在太原市时尚回响工作室老年志愿者们中间流传的一句话。他们都有一双发现时代记忆的眼睛,将已经闲置且具有时代特色的老物件回收,通过“流水华年——寻找钟楼街”怀旧沉浸式主题展览,呈现给大众。
  这些老年志愿者的手机上大大小小的群,就是他们宣传的阵地。63岁的吴宏涛,不仅是捐赠者,还是号召者。“我有9个上百人的大群,我常常在群里号召大家将闲置不用的东西捐赠出来,物尽其用。”吴宏涛说,如今,经她鼓励,参与捐赠展览的人数已经近百。
  让吴宏涛最骄傲的一个物件是一台已经“转”了65年的无敌牌缝纫机。缝纫机的主人是90岁的孙翠华。这台缝纫机在孙翠华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四代人都曾穿过经这台缝纫机做出的衣服。几年前,这台上了年纪的机器由于零部件老化,“转”得不如过去顺畅了,只好闲置。可孙翠华依旧每天都会擦拭它,让它和使用时一样干净。
  也有老邻居向孙翠华打听,问舍不舍得卖掉。儿女们也抱怨过,这台闲置的缝纫机一直摆在家里占空间。可是,孙翠华就是不舍得变卖或丢弃。“它陪我度过了中年和老年时代,早已是我的好朋友,我怎么可能把它卖掉或扔掉呢。”孙翠华说。
  后来,孙翠华无意中听到女儿聊起,时尚回响工作室在回收老物件,放在展厅里展览,给更多的市民讲物件背后的故事。孙翠华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就开始翻腾自己攒下的一些旧物,从布头到被面,从苫布到缝纫机……她通过女儿联系到吴宏涛。“这缝纫机,您真的愿意捐赠出来吗?”吴宏涛一再确认,孙翠华笑着点头说:“把它摆在我家,也就是我家的一个老物件。要是摆在展览馆里,那就成了有时代意义的旧物了。”
  缝纫机参展后,孙翠华特意去展厅参观。看到缝纫机前围着许多观众在讨论,她很高兴。她觉得,她的老朋友迎来了“第二春”,展现了最大的价值。
“争”到一把有缘分的二手吉他
“学习音乐是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可那会儿家庭条件不允许,就搁浅了。”71岁的周明亮如今是老年吉他圈的一员。而伴随他近10年的吉他,是他花150元淘来的。
  60岁退休后,周明亮就想找一位吉他老师跟着学习。儿子知道他想学吉他又不想声张,就帮他联系了一位老师。老师姓田,是一位低调的老人,也是头一回带学生。
  第一节课前,田老师告诉周明亮,要想学,就一定要拥有一把和自己有缘分的吉他,新的、二手的都行。周明亮从网上看了许多挑吉他的视频,也从图书馆借了相关书籍。起初,他执意买一把新的,觉得只有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逛了若干门店,看中的太贵,万一坚持不下来,就浪费了;便宜的又怕用不住。逛了半个月,无果,这才想着看看二手的。“儿子经常买二手的东西,电脑、移动硬盘、相机,我看他用得也挺好。”于是,周明亮让儿子推荐一个二手商店。
  儿子推给了他一个二手乐器群。进了群,周明亮才知道,买乐器的人要比卖乐器的人多。经常是某个人刚把要卖的乐器发进来,不到5分钟就被买走了。“我有空就盯着手机,只要是吉他,我就会先回复‘有购买需求’,再好好看看。”周明亮说,这把吉他是他和别人“争”来的。那天,这把吉他出现在群里时,周明亮就被蓝色的外表吸引了。销售介绍更是吸引人:“它虽已买了20年,但使用率不高,是一位大学教授打发时间使用的。”150元的价格打出,他就赶紧回复“我要了”。谁知,“感兴趣”的回复不停地出现。他怕东西被抢走,就直接加了卖家,发了红包。卖家收了他的红包后,他才安心。第二天,他就把吉他抱回了家。向老伴儿和儿子炫耀“这是我和别人‘争’来的”。
  后来,这把吉他伴随周明亮,从不识谱到弹出一首首优美的曲子。如今,吉他破损了,儿子给他买了一把新的。“但是,我对这把二手吉他的感情很深,它和我有缘分。”周明亮说。
相机“流转”,价值最大化
  每当新的数码相机上市,总会引起一部分摄影爱好者欢呼雀跃。但有一些老年摄影爱好者不盲目追新,表现得比较冷静,宁愿购买二手相机。63岁的靳云海就是这样。“对于相机的选择,我最关注的除了适合自己,就是质量和可靠性。”靳云海说,头一次在网上寻找二手相机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给不到5岁的小孙子买一台数码相机。
  他搜索过若干平台,经过多次询价、比价,选中4家在太原有存货的卖家。每台相机他都亲自上门看货,从相机外观、开具发票到售后保修,都考虑到。最终选中一台某位摄影爱好者更新换代替换下来的相机。能看出来,原机主特别爱护相机,这台相机用了很多年,外表没有一点划痕。机主还给做了个皮套。
  小孙子对这台相机爱不释手,成天抱着,磕磕碰碰好多次,性能依旧好。“其实,只要多费心,就能淘到令人满意的相机。”靳云海说,而且二手相机的价格比新机要便宜一半左右。
  后来,靳云海基本上只淘二手相机。他认识的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大家在交流拍摄技巧和成片效果的同时,也会交流相机的性能、买二手相机的技巧。一些刚刚加入摄影行列的爱好者,也会向他请教经验。“慢慢地,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成立了摄影爱好者群。如今,设备大部分在自己的群内消化。”靳云海笑称,他的相机,除了最新购入的和第一次给小孙子淘的,全部售出了。他觉得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可以帮别人完成梦想,这台相机的价值就最大化了。

小区业主群里,送家具促友谊
“家里有一个高低床,有人要吗?”“家里有一个茶几,准备搬家,谁要?”“有一个不用的电脑桌,有人需要吗?”……太原市杏花岭区同煦苑社区的业主群里,经常有这样的信息。
  两个月前,66岁的王来昌借着供暖管道改造的机会,把家里装修了一下。他把家里的东西整理了一遍,决定将用了21年的茶几换掉。直接扔掉?不舍得,也懒得搬。卖给废品站?不愿意。和爱人商量了一下,俩人一致决定,看邻居谁需要。
  拍张图片,在小区的业主群里一吆喝,很快就有人回应。56岁的王贵生买了新房刚搬走,要把小区里的旧房子租出去,正准备购置些二手家具给租户使用,茶几就是其中一件。俩人立马加了好友,商量搬取时间。
  搬茶几那天,王贵生去搬,王来昌等着。俩人一见面,都觉得面熟。王贵生刚装修完新房,给王来昌一些装修经验,并将装修队伍介绍给他。“你看,我这送茶几,在外人看来是吃亏了。但事实上,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省了跑外的好多麻烦。”王来昌说。
  经过此事,不仅物尽其用,而且原本没有交集的俩人还成了不错的朋友,常常在网上聊天。王贵生常常询问王来昌小区里的消息。王来昌常常请教王贵生装修的学问。俩人都爱喝茶,还常常给对方推荐一些最近喝到的好茶。“我们前后楼住了十几年,到现在才认识,都是这个茶几的功劳。”
  如今,业主群里经常会有闲置物品送人的消息弹出,一有此类消息,必有人响应。这样来来回回,许多闲置物品得到再利用,还可能促成新的友谊。
晨报记者乔静涛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