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10月1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山西省地震学会:

科学防震减灾守护生命安全

  5秒钟,只用了5秒钟,山塌了,村没了,太多的村民连一声“救命”都来不及喊出,就被埋掉了……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2008年,你希望做些什么?”
  “告诉世人,2008年5月12日前后,四川汶川地区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可惜,世间没有“如果”,现实却是无数个家庭破裂,八万多个生命在那一刻永远定格。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的记载历史长达4000年。在这4000年中,人们进行地震研究、开展地震监测的步伐从未停歇。进入新时期,我国逐步确立了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无论灾害程度还是发生频次都大为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日臻成熟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则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与探索。
  作为全省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山西省地震学会自成立以来便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的理念,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致力于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活动,为山西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活跃学术氛围启迪科研思想
  学术交流活动是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源。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学会围绕防震减灾中心工作,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平台,把学术交流与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精心举办各类学术活动,推动科技进步。为活跃学术氛围,提升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2013年以来,山西省地震学会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各直属研究所、日本地质调查局、多震省份地震科研部门,以及清华、北大和香港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近80人前来作专题学术讲座,报告内容涉及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和烈度速报、灾害防御、地震应急、工程技术、灾害评估、地震活动性研究、互联网+地震、科技进展、地质灾害、应对处置、古地震研究、地震学、地震大数据、火山动力学地球动力学、密集台阵观测、海陆联测等领域。各领域专家的学术报告受到科技人员极大关注,并进行了广泛讨论与交流。
  通过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使科技人员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外地震行业最前沿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方法,拓宽了科技人员的视野,对提升科技人员的学术研究水平和防震减灾服务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会的活力与凝聚力。
  组织开展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进一步浓厚学术氛围。论文征集与评选是山西省地震学会团结和发动广大会员,综合反映和集中交流地震专业科研成果的重要手段和重大学术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学术氛围,更好地总结交流地震应对经验,深入开展地震科学研究,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山西省地震学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论文征集活动,评选出优秀论文32篇。这些论文不仅反映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方面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而且为更好地积累大震应对经验,提高大震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努力办好学会刊物,为科技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样是山西省地震学会承担的重要工作。由学会主办的期刊《山西地震》是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为提高期刊质量,编辑部加强与《山西地震》编委联系,积极与各大高等院校约稿,鼓励地震研究领域的科技人员在《山西地震》期刊投稿。除此之外,学会还安排《山西地震》编辑部专职编辑就《地震观测常用专业术语、科技论文编写规范与常见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从2013年至2021年8月底,该期刊共出版34期,发表论文432篇,总被引频次由184提高到203,影响因子由0.212 上升到0.413,年下载率由4提升到16。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不断提高,为山西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2019年9月5日,学会组织召开了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此次大会将健全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细化的职责分工贯通起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班子成员,审议通过了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不仅保障了学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学会的决策与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队伍支撑,学会工作开启崭新航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做好学会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山西省地震学会履行职责必须遵循的原则。近年来,学会严格按章办事,坚持重大问题由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常务理事还就如何加强学术交流、强化自身建设、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广泛研讨,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了学会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020年,根据省科协“关于深化学会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会治理的通知”要求,山西省地震学会制定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常务理事会议事制度、会员管理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经第八届三次常务理事通讯会议审议通过。该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学会自身建设,提升了学会管理能力和整体质量,促进了学会健康有序发展。
  会员是学会立会之本。为壮大学会队伍,山西省地震学会积极发展新会员,第七届和第八届理事会共发展新会员158人,吸收了一批中青年科技骨干,进一步增强了学会活力和凝聚力。
  山西省地震学会历来非常重视对科技人才的举荐,紧抓每次契机,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发现、培养科技人才,举荐优秀单位和科技人才。近年来,学会推荐的山西省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荣获“山西省第二届科技传播奖先进集体”,并获“先进集体一等功”;推荐的山西省地震局郭跃宏、闫民正、李冬梅、宋美琴、曾金艳、王秀文、胡玉良、杨斌等同志荣获“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此外,学会还推荐李冬梅高级工程师当选了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推荐曾金艳高级工程师当选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人才“举荐制”的创新和尝试,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不仅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为学会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践行防震科普筑牢减灾防线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地震成因及其孕育过程,地震预报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灾难一旦发生,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为此,山西省地震学会将“防震减灾科普先行”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基本实现了“科普宣传”和“互动体验”常态化。
  2019年9月19日,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19年全国科普日暨第十六届“科普三晋”山西省城主场科普活动如期举行。活动现场,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科普咨询、互动体验、科普展览等无不展现着科普的魅力。当天,山西省地震学会不仅展出了图文并茂的防震减灾宣传展板,还在现场发放了《地震基本知识》《家庭防震》《自救互救知识》等宣传手册及《地震灾害防灾避险知识读本》《穿山甲探秘地震》等通俗易懂的地震科普宣传书籍,前来索要宣传资料和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
  这样的场景只是山西省地震学会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地震安全咨询日、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以及12·4 法制宣传日期间,学会始终与省地震局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展示地震观测、地震预测、防震避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防震减灾知识,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书籍及宣传品,参展专家及工作人员就民众关切的问题答疑解惑、耐心细致讲解相关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对进一步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和了解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科普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为适应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增强民众防灾避险能力,推进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常态化,山西省地震学会在2014年和2015 年期间,与山西省科技传播中心合作,依托科普大篷车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活动平台,开展日常性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在山西不同地区共举办106 场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立展板、开展科技咨询等形式,向广大民众普及地震科普知识。
  展望未来,学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一要继续发挥学术交流的主渠道作用。围绕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科学论证,多方位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要加强防震减灾科普能力建设,创新地震科普工作机制。根据不同的震情和防震减灾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规宣传、强化宣传和应急宣传。积极探索科普工作的创新模式,拓宽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工作方法,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三要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增强学会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学会内部运行机制,推动学会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晨报记者 闫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