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9月14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披挂上阵”就要担起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白琤 采访整理
  30年,沧海一粟,当初弱冠少年,如今已近花甲。
  梦回30年起点,1989年,我从清徐来到了省城太原,站在新的工作单位——河西法院 (现万柏林区法院)大门的那一瞬间,懵懵懂懂,带着一丝胆怯,又藏着一份自豪,想到这里将是我人生三分之一的放置地,这里将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内心充满着无限的力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心情就是我那时写照。

风华正茂时步入司法事业
  遥想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激情飞扬,以苦作乐。按照院党组的安排,我先后在万柏林人民法庭任书记员、下元法庭任助审员(1990年),义井人民法庭任审判员并主持工作(1993年),义井人民法庭任庭长(1996年),万柏林人民法庭任庭长(1999年)。在基层法庭的工作经历,让我更了解了百姓疾苦。由于法庭的地理环境,田间地头办案,就地与老百姓地头、炕头一起吃饭、谈心也成日常。那时候民风淳朴,老百姓对法院、法官的依赖感特别强,由于和乡亲们处得熟络,大家一遇到事,口头禅就是“有事找小郭”。那时候,虽然很累,但被别人信赖的幸福感常驻心里。
  20世纪80年代末的基层人民法庭虽逢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但办公设备和办案工具依然比较匮乏。单位的打字机也是旧式的铅字打印,庭审笔录全部都由书记员用手写的方式快速记录,办案下乡,基本上还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或步行,所以有时执行情况紧急,半夜爬起来骑自行车直奔现场,那时候的法官同时担负着立案、审判、执行的职责,虽然很累但内心特别充实。
  30年匆匆而过,办过了不下6000件案件,但第一次接手的案件却让我时时回忆和反思。
  那是一个清晨,我接待了我人生第一次独立办理案件的当事人——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年人。据了解,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人此次是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二儿子承担赡养义务。初入法界的我,听了老人的话义愤填膺,感觉不惩戒二儿子天理不容。二话不说,骑着自行车带着老人来到了二儿子家。但现状让我大吃一惊,二儿子家一贫如洗,仅靠二儿子一个月几十块钱承担着全家的衣食开销和一个孩子的上学费用,饭桌上青菜一碗,已不新鲜。在与二儿子交谈的过程中,老人闪烁其词。原来老人大儿子是一位厂长,老人偏袒大儿子。小儿子虽然很穷,但仍抽出一部分来赡养老人,但嫌贫爱富的老人总是刁难二儿子,二儿子有苦难言。知道事情真相后,我心里很不安,为自己的盲目相信,不分青红皂白就先入为主地支持一方而感到惭愧。本以为在自己的努力调解下,老人会公平对待儿子们,没想到老人不停地闹,过了一段时间传来了消息,老人和二儿子都得病去世了。那一刻,我的心情百感交集,我这么多年依然记忆犹新,为两人的突然离世感到惊愕,也在为自己办案经验不足,血气方刚轻易相信别人而感到不安,这件案件的经验和教训让我在今后的办案中养成了勤思、慎行、客观全面,不轻易定是非的习惯。
白发添几许斑驳更经年
  2004年被任命审判监督庭庭长后,在院本部工作,每年除开展审判、申诉、再审本职工作外,还审理大量的民商事案件。同时,还对在执行、信访中发现问题的生效案件进行重审,每天忙忙碌碌。
  曾经的同学说,“老郭,你这是何苦呢,你离开法院当个法律顾问或者当个资深律师那多厉害啊,来钱快,何苦当这个小小的庭长?”单位同事说,“郭庭,您现在头上的白发都快和您办的案子一样多了。”听了他们的话,我总是呵呵一笑。
  在这么多年的法官生涯里,我也曾抱怨过,但我一直在思考法官的角色定位。在我看来法官不是在法庭上高高在上的道德捍卫者,不是高官厚禄的代名词,它应该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有机复合体,一袭法袍,外观显示的仅是职业标识,披挂之后立马担起了沉甸甸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在人民群众眼中,法官是和平的使者、法律的化身,身披法袍的法官闪烁着法治文明的金色光芒,更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与期待。
  这些内在的价值与尊荣绝不仅仅是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
桑榆霞满天甘当基石叙晚情
  30年法官生涯,伴随着30年的成长,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有退休的,有离世的,也有辞去公职去当律师的,看着法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着法院这些未来之星,自己有时也会暗自嗟叹,自己老了。
  这么多年,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法官,只是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但组织却给了充分的肯定——区劳动模范、太原市先进生产者、市劳动竞赛二等功,太原法院个人二等功、山西法院个人三等功等。如此多的荣誉捧给我,我唯有竭尽全力,在我有限的职业生涯里全部奉献给我热爱的审判事业,俯首耕耘,立德立言,不问西东。用自己微薄的余力为法院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青年法律工作者。正如我对庭里的年轻人说,我的孩子和你们差不多大,你们在我眼里就是我的孩子。孩子做错事,我肯定要批评,甚至要踢几下。但,你们学有所获,真正能挑起审判担子、真正能把我远远地甩在身后的那一天,我才是最骄傲的,因为审判事业后继有人,我们这些老法官才放心、才安心,才幸福。
  30年光阴随风而逝,30年信仰从未离开,在法律的路上,我们一起坚守着中国的司法事业,共同呵护着岁月静好,审判事业30年,感恩有你同行!我们依然行走在来时的路上。 (作者单位系万柏林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