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2月2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4]

下好精准棋

——贯穿脱贫全过程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改变的不仅是理念,更是方法和路径。“因为贫困户有帮扶政策,很多人都想戴这个帽子。为了把真正的贫困户找出来,我们是一户一户地过,一家一家地算,村委会几经讨论,四次张榜公示,村民们都没有意见。”
    把精准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针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建立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库,健全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机制,确保靶向精准;建立资金工程项目库,确保抓手精准;建立帮扶政策措施库,确保施策精准;建立专家库,集聚专业人才,确保保障精准。
    扶真贫,系好精准扶贫第一粒纽扣。把真正贫困的人找出来。
    严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政策程序,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实施动态管理常态化,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实现贫困识别从基本精准、比较精准到更加精准。
    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如何开出精准帮扶“药方”?
    真扶贫,落好精准扶贫第一颗棋子。对有劳动能力的实施开发式帮扶,志智双扶融为一体,带动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领做;无劳动能力的落实保障性兜底政策,统筹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保障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安、难有所帮。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按照中央部署,把“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任务分解,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迅速落到实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
    “这几年,我们村共种植黄花1500亩,目前全部进入盛产期,有了三利公司做后盾,村民种黄花放心,不怕没销路。”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贺店村的脱贫户谢文说。
    谢文说的“三利公司”是云州区三利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基地+农户+公司”一体化经营机制,与全区10个乡镇的2.1万户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
    为从根本上破解产业扶贫到村到户不够精准问题,推动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的“五有”产业扶贫机制覆盖全部贫困村。“五有”产业扶贫机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武乡的小米、平陆的水果、云州的黄花……品质优良、功能各异的特色农产品正在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利器。
    真脱贫,把好精准脱贫的每一道关口。实施滚动脱贫规划,出台贫困退出办法,明确贫困退出标准,严把退出程序的规范性、标准的准确性、结果的真实性,积极稳妥有序退出。
    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精准制定考核办法,细化完善考核方案,严格落实“精准”理念,围绕“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进行方案设计和考核。把“精细严实”落在实处,4年累计约谈126人次,其中市级8人次,县级118人次。“免费体检发了健康证,免费专车直达目的地,‘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真给力。”回想去年疫情期间外出务工,临县城庄镇小马坊村村民张爱照直说很温暖。
    解决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难题,力保群众工资性收入不减,是我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确保贫困群众增收的举措之一。
    出台实施方案,落实18条举措。省委、省政府12次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出台养老新政,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剩余贫困人口“一户一公岗”政策。省政府办公厅就特色产业、务工就业、产销衔接、资金项目、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6个方面,制定出台28条政策措施;省人社厅省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应对疫情加强就业扶贫促进有组织劳务输出的通知》;其他省直有关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帮助贫困群众解难题、保增收。
    全党动员促攻坚,尽锐出战,兑现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