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1月1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7]
省人大代表彭耀文:

法院筑牢司法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彭耀文
    太原市尖草坪区环卫队环卫工人,1986年部队复原至环卫队,从事环卫工作30余年。曾被授予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太原市环境美容师等称号。山西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
    今年59岁的彭耀文头发已经花白,皱纹也在岁月的沉积中悄然爬上了脸庞。一直以来,他都是环卫队一名尽职尽责的淘粪工。作为一名环卫工人,30余年来,彭耀文用自己的双手双眼,见证了城市的变化。
  环境日益变美离不开司法整治
  “说起太原的改变,我自己感觉最明显的是,环境好多了,我干得不那么累了。都说环卫工是城市的美容师,其实好环境七分靠底子、三分靠打扮,底子好了,我们就能轻松些。”彭耀文欣慰地表示。“以前,一到冬天我们就发愁,光各家各户的煤渣子就打扫不完。今年真不一样了。以前给太钢、二电厂拉煤的大车是走一路、撒一路,我们跟在‘屁股’后面扫一路,没等扫完结果又一辆车过去了,还得重新打扫一遍。现在不一样了,这边拉煤用的都是全封闭、加气的绿皮车没有抛撒了,只在规定时间走,我们工作量一下子就小了。”
    多年来,山西法院一直高度重视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对于非法采矿、污染环境、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诉讼案件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和环保领域失职、渎职等犯罪依法做到快立、快审、快判。同时,实行了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的审判模式,有力实现了审判机制的专门化以及审判资源的科学配置,大大提高了生态环境领域审判效率和质量。为保护绿水青山撑起了坚强的法治屏障,换来了现在良好的生活环境。
  司法无界限干警办案有温度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彭耀文经常会遇到公厕堵塞的情况。因为公厕便坑的下水口很小,结构弯曲,往往没办法使用工具,只能趴在地上,把手伸到便坑内淘出堵塞的异物,清理起来十分麻烦。清淘时,胳膊上、手上肯定会沾上粪便,有时还会溅到衣服上,甚至脸上。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彭耀文的身上难免会有一些难闻的气味,为了不让路人侧目,彭耀文总是躲着人群走。“我是一名淘粪工,一直觉得法院的法官都特别高大,不是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能轻易见到的,可他们却主动来单位找到我,给我介绍法院工作情况,并且征求对法院的意见,让我这个老党员觉得十分感动。”采访中,彭耀文不禁感叹。“特别是当看到法院的工作人员走进社区,替老百姓分忧解难;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的心声时,我感受到了司法温度”。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彭耀文更是严于律己。他时常思考,怎么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代表,真正说出老百姓内心的声音。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给这个社会帮了大忙,他自己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农村富起来农民司法意识提高了
    彭耀文告诉记者,以前处理垃圾就像蚂蚁搬家,从城里搬到农村,城市的环境看起来改善了,可农村的环境却每况愈下。目前,我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但是,只要农民的法治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便能够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困境也定将迎刃而解。因此,着力培养农民法治意识,稳步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是加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这方面,山西法院做得很好。
    法院除了进社区进农村普法外,效果较好的是法院驻村扶贫队。法院扶贫工作队员走村入户,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加强基层党建,走访入户落实帮扶责任,持续深化“消费扶贫”活动,为脱贫攻坚更增一把力,与乡亲们一道奋力奔小康。除了帮助脱贫,法院扶贫队还着重进行法制宣传,以前村子里很多东家长西家短的纠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自从法院扶贫队走进农村,村民的司法意识提高了,经过法院工作人员的调节,不少多年积怨的“仇人”握手言和。
    近年来,彭耀文再次走进以前垃圾成堆的农村,发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前臭气熏天的垃圾堆变成了优质农田,就连乌烟瘴气的烟囱也不见了,农村的天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好,简直就是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依法治国的成效。
  晨报记者叶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