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12月3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0]

铜奔马蹄下踩着啥

  国宝东汉铜奔马的命名再一次引起了争议。近日,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该系教授宁强的最新考古研究发现,“马踏飞燕”铜奔马应改名为“马踏匈奴鹰”。
  “马踏飞燕”由来已久
    铜奔马1969年9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城的雷台古墓。马高34.5厘米、长44.5厘米、宽10厘米、重7.15公斤。其铸造工艺为范铸马身,然后再与马尾、马腿、蹄下飞鸟等部件分别铸合制作而成。铜奔马当初保存于甘肃省博物馆,一度不为外界所知。
    1971年9月19日,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让当时甘肃省博物馆的临时负责人王毅将铜奔马从专门保管的柜子里取出,拿在手中从各个角度反复观看了许久。王毅认为,铜奔马蹄下踩的这只鸟是只燕子。因为此鸟双翅较身躯略小,膀梢尖细,疾飞时膀梢向外与身躯平行,呈三叉式,这正是飞燕形象的反映。他认为,创作者意在用飞速最快的鸟衬托马速。他询问郭沫若能否将这一造型称作“马踏飞燕”,郭沫若对此表示同意。
  “马踏匈奴鹰”有依据
    在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教授宁强看来,铜奔马脚下所踏的鸟并非燕子,更像是鹰。
    宁强指出,匈奴人很早就有崇尚雄鹰的习俗,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柴登的一座战国时期的匈奴墓中,就出土过一件匈奴黄金王冠,冠顶正中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其造型与铜奔马蹄下的鹰非常相似,展开的双翅和扁平的尾巴完全一致,只是头部姿态有所不同。
    他进一步解释,东汉时期,匈奴仍是汉王朝的主要敌人。武威雷台汉墓建造时所处的东汉后期,敦煌人张奂(公元104—181年)在永寿元年(公元155年)被任命为安定(今甘肃镇原)属国都尉,曾率军大败匈奴。“武威雷台汉墓的主人是一位张姓将军,是否张奂的族人尚难确认,但他参加抗击匈奴入侵,立下战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其墓里除了这件‘马踏匈奴鹰’青铜雕塑,还有一个庞大的青铜军事仪仗队,庆祝胜利的主题非常明确。”
    由此,宁强认为,铜奔马的意象与汉代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雕像“马踏匈奴”具有相同的寓意,马蹄下的鹰就是匈奴被降伏的标志。
  仍使用“铜奔马”
    实际上,关于铜奔马的命名,除“马踏飞燕”“马踏匈奴鹰”外,此前还有“马超龙雀”“天马逮乌”“马神天驷”等称谓。学者牛龙菲在1983年曾提出“马超龙雀”说,他当时的主要依据是《东京赋》里面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的描述,他觉得这座青铜器表现的就是“龙雀”与“天马”。
    甘肃省博物馆现任馆长贾建威表示,有关铜奔马的命名在业内一直有争议。为避免争议,该馆对这件藏品没有具体命名,无论是在该馆展览,还是在海内外巡展,都管其叫“铜奔马”。
    “宁强教授有关将铜奔马命名为‘马踏匈奴鹰’的学术观点我最近听说了。也有专家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铜奔马是东汉末年的青铜作品,而霍去病将军攻打匈奴是西汉时候的战役,两者相差近三百年。所以铜奔马直到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定名,我想也以此为契机,召开学术讨论会来征求大家意见,将铜奔马命名工作往前推进。”贾建威说。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