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12月3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0]

书存金石气

  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笔墨为创作工具,以抒发情怀、陶冶情操为目的,用简练的线条表达人类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声的乐。让我们一起学习,以期掌握基础练习方法,学会欣赏书法作品,从而更好地推介中华传统文化。
  
  主持人:胡海玉
  北京大学校友会书画协会理事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山西书法家协会会员
  三晋文化研究会书画院常务院士
  山西城镇书画院常务院士
  
    “金石气”是中国书法风格的另一大宗,在书法史上产生很大影响。它是指古代青铜铭文和砖瓦碑刻文字,是依托特殊的金石材料,加上铸造工艺,再辅以自然分化和剥蚀作用,最终形成的一种苍茫、浑厚和质朴的表现形式。我们通常说“书存金石气”,即书法家在篆书、隶书作品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表现出古代金石文字的气象。
    “金石气”的书法出现较早。在先秦和秦汉时期,大量青铜器铭文、碑刻、摩崖和造像及墓志等,成为书法家展现风格的重要载体,产生了诸如《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张迁碑》《石门颂》等篆书和隶书精品。东晋至唐宋以后,帖札盛行,特别是北宋之后,刻帖大量出现,“金石气”书法受到严重冲击。直至清代,为免遭“文字狱”,文人们开始投身金石学,金石学再次勃兴,大量古代碑刻被发现并受到重视。当时以阮元、包世臣和康有为等为代表的一批碑学家,力倡碑学,“金石气”书法大放光彩,其影响至今未衰。具有“金石气”风格、以碑派书风著名的书法大家有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吴昌硕、吴大澂、沙孟海等。
    “金石气”既是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书法用语,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康有为先生总结认为,蕴含“金石气”的书法具备了“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十大美感,值得人们下功夫研究。
    有趣的是,“金石气”不仅体现在“碑学”书法家的作品中,也受到不少“帖学”书法家的推崇。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王铎就说:“学书不参透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金石气”书写时具备两种元素:雄浑和古朴,具有这两种元素,书法一定能透出金石气来。具体在笔墨上的表现就是:一方面要运用渴笔飞白以及焦墨的效果。金石气的线条多是要求干涩,以飞白和枯笔,在宣纸上逆行而生成一种古拙的效果,产生“千年古松,万年枯藤”的美感;另一方面是纵情恣意的洇化,通过饱蘸水墨的笔在宣纸上的洇化,展现出石刻分化的视觉效果。
    要想让作品具有“金石气”,必须对篆书、隶书法帖坚持不懈地临写,努力向古代书法家学习,通过观摩、临摹,感受法帖的沧桑感;熟练掌握运笔和用墨的方法,通过刀法看笔法,追求其中的古朴雄厚、富有内蕴的审美情趣;选用适合的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