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3月1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回家的路

  这条路,王栋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
    以前是骑自行车,后来是骑摩托车,到现在开上了私家车,每年都要走上几百趟。
    王栋是个乡村医生,在稷山县桐上村卫生所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每天从县城到卫生所,都是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路,稷峰街——大佛路——贾峪村——右拐弯——再拐弯,就到桐上村,全长十公里。进药、培训、进修、回家,甚至陪病人到医院看病。然而,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一个多月了,在这条路上走的趟数,两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父母埋怨,妻子埋怨,孩子埋怨。
    王栋何尝不想多走上几回。疫情突发,他经常要待在村卫生所或村口值班,消毒、量体温、登记、取药等等。
    今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王栋,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全科医师执业证。先是在贾峪村开了个诊所,后来又到桐上村卫生所,算算,从事乡村医生都快二十年了。
    当一名称职的乡村医生,人品要好,医术要高,态度最关键。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黑夜,都要随叫随到。有时一晚上能出诊数次,一夜睡不成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就被病人和家属叫去。但王栋从没有怨言。
    记得有一年冬天,在贾峪村诊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深夜两点多高烧不止。王栋建议家属迅速转到县人民医院就诊,他也乘坐救护车与家属一同到医院,跑前跑后。他掏出自己身上的500元给老人交了住院费,之后,又守在床边三个多小时,直到老人转危为安。
    类似这样的事,王栋记不清有多少次。三年后,他到相邻的桐上村卫生所工作,贾峪村的数百名村民对他恋恋不舍。有的送鸡蛋,有的送水果,有的送包子、煎饼,一名村干部拉着他的手说:“不能不去吗?有什么困难我们帮你解决,只要你留在贾峪村,什么条件都答应!”
    到桐上村卫生所的十多年时间,王栋深深地融入村里。谁家里有红白喜事,他必须到场;谁家里生了小孩、盖了新房,他一定前去祝贺。时间一长,村民们都把他当作自家人,不看病也要到卫生所跟他拉拉家常,干完农活也常过来聊聊天。而他呢,给人看病,不管有钱没钱,不管干部还是群众,都一视同仁,视为亲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王栋不畏不惧,在村民们都闭门不出的路上“逆行”,用脚步丈量村民的“生命防线”,既当返乡(从外地回来的村民)排查员,又当健康管理员,还是防疫宣传员。每天在微信群里给村民们讲解疫情防控知识,指导乡亲们如何消毒,配合村委会对返乡人员进行体温监测、隔离,在村口设卡处执勤、登记、量体温等。
    王栋与大多数村医一样,挺起乡村健康的脊梁。回自己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他距乡亲们的家越来越近! 郑天虎(稷山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