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7月15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古人是怎么扔垃圾的?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代表着垃圾分类被纳入法制框架。那么,在垃圾分类没有那么细致的古代,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城市环境状况如何呢?
    先秦时期,城市已经颇具规模,人口开始密集起来。有人的地方,也就有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为了保护环境,当时的统治者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令。根据 《汉书·五行志》:“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灰即垃圾,黥就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为上古五刑之一。《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也提道:“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在路上扔垃圾的人,是要被剁手的。即便制定了如此残酷的律条,也还是很难保证道路完全整洁,故而当时还设置了“条狼氏”一职,其职责是清除道路、驱避行人,算是环卫工人与城管的结合。
    唐朝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达到几百万。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不容小觑。为了处理垃圾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其严格程度不逊于先秦。据《唐律疏议》记载,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六十大板,倒水则不受惩罚。如果执法者纵容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被一起处罚。唐朝时还出现了以回收垃圾、处理粪便为职业的人,还有人因此走向发家致富之路,成为富翁。
    为了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宋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街道司下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其职责包括洒扫街道、疏导积水、整顿市容。像开封、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除此之外,据《梦粱录》的记述,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处理。每逢春天,官府还会定期安排工人疏通沟渠,以免城市积水。
    明朝时期的京城有先进的排水管道,城市和乡村垃圾处理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以垃圾粪便为例,就有专人负责在城市回收垃圾粪便,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除此之外,城市的垃圾会进行分类,各种生活垃圾都有专门的人回收。
    清朝官府将唐律中的“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不过具体的实施状况并不乐观,因为清朝的城市街道卫生状况似乎比明朝更为糟糕。
    《燕京杂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这大致是讲:人们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最后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当时的垃圾污染状况也可见一斑。直到光绪末年,官府设置了清道夫,情况才有所好转。
  据 《老年文摘》那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