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1月2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让为老服务实现“从有到优”

阳泉市委老干部局依托两大阵地创建文化养老新环境
  寄语
    希望通过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阳泉市老年大学两个主阵地,将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从而辐射到全社会,带动社会上的老年人加入到文化养老的阵营里来。
  ——阳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史喜平
  1
  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谱写一曲曲饱含深情的桑榆之歌
  “常怀敬老之心,善谋为老之策,勤办助老之事”,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温银兔铿锵有力地介绍工作宗旨。这里是阳泉市老年人文化养老的主阵地之一,用不断提升的文化内涵,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这类活动包括教育养老、文艺养老、科学养老等方式,谱写出了一曲曲饱含深情的桑榆之歌。
    教学相长
    共同享受文学的魅力
  “‘母爱好比天地大’就不如‘母爱撑得天地大’有文字的张力、弹性、气质和爆发力。”2018年11月30日,在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读书会现场,26位老同志围在四个方桌拼成的大桌前,听61岁的文学老师史福昌讲解诗歌中文字的张力和弹性。
    史老师每讲一个要点,都会以例句对比说明。围坐在桌前的“学生们”一听到史老师讲例句就会发出“哦——”的声音——恍然大悟,趁老师没有擦掉写下的例句,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抄写在笔记本上。一个小时的课程,26位学员没有一个走神,没有一个犯困,也没有交头接耳的……就连我们采访团的几人,都忍不住停下来,想听史老师讲课。“我们的读书会是2014年成立的,当时阳泉市老年大学的文学班没有招够30人,班级就没有开办。一些已经学了几年的老干部还想继续学习,就在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了读书会。”一节课结束后,读书会常务秘书长刘芸为我们简单介绍读书会的渊源。
    史福昌和阳泉市老年大学文学班的老师住在一个小区,听说这儿有一群想要继续学习文学知识的老人,就跑来义务讲课。听到学员说到“义务”,史福昌说:“我也是老年人,愿意和老年人交朋友。”
    史福昌退休前是中学教师,给老干部活动中心读书会讲课,是人生头一遭给老年人讲课。他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有9位老年人来听,当时讲的是若干汉字的形态及意义演变,当时就被老年人的学习精神感动了。“小孩子们上课,常有开小差、犯困和交头接耳的现象,老年人反倒没有。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史老师说,老年人想学习,那都是真心实意来学的,不懂的就会抓紧一切时机发问,更像是求知若渴的学生,更激发了老师把课讲好的欲望。听到史老师这样夸赞,几位老年人异口同声:“老师讲得好,我们当然乐意听了。”
    刘芸说:“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真是常怀敬老之心,了解我们的愿望后就支持我们创办协会,正因为如此,读书会才能从9人发展到如今的40人。”
    老年邮局里的
    温情故事
    2018年11月30日一大早,采访团到达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首先“闯入”的,是二楼的老年邮局活动现场。21位有集邮爱好的老干部正在交流集邮心得,传阅近期新得的邮品,包括邮票、信封、明信片、邮戳等。
    阳泉市老年邮局是我省首家、全国第八家老年邮局,成立于2015年,是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特色、品牌项目。
    老年邮局66岁的局长卢润生正欣赏着刚收集到的以“鸡”为主体的邮品。“老卢,给我们发上两张吧”“你这明信片是从哪里收集到的”“你还准备了鸡毛信封啊”……其他爱好者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羡慕之情,更让卢润生颇为自豪。
    当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主题为“母亲”的邮品,收集制作者是63岁的孙晋生。
    2013年,孙晋生的母亲患了脑梗,从此行动不便。因为在家待得时间久了,母亲变得沉默寡言。为了调节母亲的心态,孙晋生抽出更多时间来陪母亲。2014年,有集邮爱好的孙晋生突发奇想,想带母亲出去走走,顺便拍照为母亲制作一些邮品,一方面为了让母亲开心,一方面也想给自己留一些纪念。
    于是,孙晋生买了一个大包,每次出门时就带上水杯、手绢和各种应急药品。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他每天都会推着母亲出门晒太阳、逛公园、进商场,凡是轮椅能到的地方都会去。“每天上、下午各两小时,往返至少10公里。”孙晋生说。每到一个地方,孙晋生都会给母亲拍照。
    每次拍摄的照片,孙晋生会让母亲挑选满意的,然后洗出来。2015年5月3日,正值母亲90岁生日,孙晋生专门设计制作了10封有母亲照片的生日纪念信封。那之后,孙晋生坚持每月为母亲制作4封纪念信封,还会将它们寄到母亲在台湾和北京的亲戚那里。“2018年底,母亲去世了,这些珍贵的邮品就成了我的念想。”孙晋生说。
    成立晋剧社
    创作主旋律
    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每月都会举办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晋剧社是每月活动中的主力军,尤其是2018年自创自编自演的紧跟主旋律的《铸辉煌五城联创》,更是成为年度特色节目。
    过去,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有豫剧、京剧、蒲剧,就是没有家乡特色晋剧。2016年,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温银兔在一个晚会上发现了表演晋剧《打金枝》的演员,56岁的胡秀兰。于是,专程到后台邀请她到活动中心成立了晋剧社。“为了把晋剧社打造成活动中心的品牌,成立之初我就去阳泉市的各大晋剧活动点挑选出色的老年演员。刚开始被挑选到的演员就是来这儿玩玩,没过多久,他们看到了晋剧社的正规化,就主动成为了固定演员。”胡秀兰告诉记者,如今晋剧社里演员、乐队、文武场样样都有,46位固定演员一起学习,亲如一家。
    2018年9月,晋剧社接到了一个主旋律题目。四五位成员围在一起讨论了一周,每天看新闻、翻报纸,最终决定,为阳泉市的主旋律“五城联创”创作一个节目。“我们先作词,后作曲。”胡秀兰说,作词时演员各抒己见,随时随地灵感乍现就发到微信群上,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词就出来了。当乐队老师半个月后作出曲子在活动室唱出来,演员们都特别兴奋。有的演员甚至感慨:“没想到这辈子我还能参与作词,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
    晋剧社每天都在为这个节目排练。胡秀兰将自编的动作教给老年演员们时,也会发现老人们的接受能力有限,接受得比较慢。但是,老年演员们都不放弃,反复训练。形成了“这个动作你做得好,你就是其他人的老师”的模式。“2018年10月17日,这个节目头一次登上舞台时,就得到了极大的好评。”胡秀兰笑着说,一些喜欢晋剧的老人纷纷向他们表达了内容好、反响好,希望再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的祝福和希望。“我们那个脸上呀,都乐开花了。”
  链接:
    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面积5000余平方米,按动静分离成两大区域,动区域为多功能活动馆,静区域为综合楼。在活动项目的设置上,集传统活动、运动球类、文化养老、戏曲表演、体育健身、养生保健六大类,以传统棋牌、麻将、戏曲、门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为基础,以传统文化彩面塑、刻花瓷、煤雕、黑陶、根雕、剪纸、布艺、工艺葫芦、阳泉评说等为地方特色,以书画、摄影、集邮、红色收藏、诗词曲赋、楹联创作、图书阅览、诵读演讲为文化养老创新项目,以中医养生、保健按摩、传统理发为特色服务的55个多元化活动项目,极大丰富和满足了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已为3000余名离退干部办理了老干部活动证,每周参加活动的老干部达1500人次以上。
  2
  阳泉市老年大学
  打造独特的“阳泉模式”
    “思想教育的阵地、更新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展现才艺的窗口、焕发青春的舞台”,这是“银发学员”对阳泉市老年大学最中肯的评价。多年来,阳泉市老年大学秉承“教、学、乐、为”的办学特色,打造出了“学制+学会”“常规+模块”“党支部+班委会”的老年教育的“阳泉模式”。
    学制+学会:
    由学校辐射全社会
  “老年大学是老年人老有所学的阵地,过去,一些老年人进入阳泉市老年大学后,就舍不得毕业,长期占用教学资源,以致使新学员进不来。”阳泉市老年大学专职副校长赵惠英说,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有求学的机会,学校便推出“学制+学会”的模式(即:每门学科设置2至6年的学制,毕业之后的学员可以参加市老年大学的“学会”,老年大学提供场地,学员们自发组织活动)。这种模式一经推出,便解决了老学员不走、新学员进不来的“肠梗阻”问题。
    63岁的姚改娣2010年进入阳泉市老年大学电子琴班学习,用了五年时间,从不识谱到可以盲弹。“在电子琴班学习期间,我也曾报过其他课程,遇到过班级容量满员而报不上名的情况。”姚改娣说,2015年,看到一些老年人因为班容量有限,老学员不走,而进不了电子琴班,她就主动从电子琴班毕业了。主动从电子琴班毕业时,她也有不舍,也有继续巩固的愿望,于是她决定学习其他课程,继续留在老年大学,找机会再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切磋。
    随后的几年,她又陆续报名学习了声乐、葫芦丝、时装。“2011年报声乐班时,我早晨6点多就来排队,听到有名额的回答后,条件反射似的立马将身份证、退休证和照片递给工作人员,生怕拿得晚了就被人抢了。”姚改娣说,2016年,学校探索出了“学制+学会”的运行模式,每种学科都有了时间长短不一的学制,而且学校为了缩短学制,将课程也划分得越来越细了。除此之外,学校还为学员成立了学会,从班级毕业后的学员可以进入学会。学会由学校提供活动场地,每月请老师上一节课,学员们可以在学会中自由交流。
    如今,姚改娣就是合唱学会中的成员。“合唱学会不仅是在学校活动,还会去社区活动,带领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合唱这个阵营中来。”姚改娣说,他们把学校当成了主阵地,把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更多的老年人群中,特别有成就感。
    “常规+模块”:
    新课程适应新时代
    阳泉市老年大学的课程种类每年都在增加,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开办适应新时代的课程,比如瑜伽、茶艺、智能手机应用、网上购物、模特+舞蹈……
    “每学期快放假时,学校就要在常规班级中开座谈会或做问卷调查,看除了这些常规课程外,老年人还对什么课程感兴趣。”67岁的赵美芳告诉记者,只要有课程被老年人打了很多的“对勾”,学校就会讨论决定新学期开设相应的课程。
    赵美芳对瑜伽早有耳闻,就是不知道瑜伽是什么运动。“每次听到年轻人说瑜伽,我就想了解一下,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赵美芳说,2017年6月份,在学校下发的问卷调查中她发现了“瑜伽”的选项,毫不犹豫勾选了。
    9月新学期开学第二天,她就被通知听瑜伽的公开课。“学校请了专业的老师讲课,我们这些对瑜伽感兴趣的老人都听得特别入迷。尤其是我,早就被老师那柔美的身姿吸引了。”赵美芳说,课程结束后,她就和好多来听课的人填表报了名。如今,瑜伽共有两个班,每个班有60-70位学员。
    “我在瑜伽班已经学习了一年了,明年就该毕业了。不管我学得怎么样,我觉得我气质明显比过去好了。好多老朋友、老同事见到我,都夸我漂亮多了。真的多亏了学校的这种‘常规+模块’的新模式,让我们这些老同志也能和时代接轨。”赵美芳笑称。
    因为“常规+模块”的这种“阳泉模式”,学校请了许多年轻老师,老师们为了顺应老年人的节奏,还自己编写适合老年人的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
    “党支部+班委会”:
    搞好班级党建工作
    “党支部+班委会”是健全班级党组织建设,以开展先进党支部、文明班级评选为载体,探索实践班级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通过党员带头作用,把班级的制度建立起来,把党员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党员在班级工作中的作用。如今,阳泉市老年大学已成立了124个临时党支部,共有1272名党员。
    63岁的石宝红是一名老党员,2010年退休后加入阳泉市老年大学交谊舞三班。“刚入班时,我发现这里的学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员对班级事宜漠不关心。”石宝红说,她觉得班级就是自己的另外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分担一些“家务事”。
    2015年,学校正式推出“党支部+班委会”的模式,鼓励党员亮身份,成立临时党小组。石宝红毫不犹豫就亮出了党员身份,加上她平时的表现,同学们推选她为临时党小组的组长。
    自从当上小组长,石宝红时刻以党员要求自己,主动承担班务工作,鼓励班里的其他党员亮出身份。一年后,交谊舞三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2017年石宝红更是班长和党支部书记一肩挑。
    “我觉得职责很重,但却从未想过放弃。有些学员因为家住得远、着急回去给孩子做饭、着急回去接孩子等各种各样的理由,从来不按照值日表打扫卫生。他们不打扫,我们党员当替补。每次我们13个党员都是最后走,把地擦干净,晾干了才离开。”石宝红说,一些不是党员的学员看到他们的辛劳,纷纷加入了进来。看到党员的引领起到了作用,石宝红就觉得非常满足,这个班长加党支部书记没白当。
  链接:
    阳泉市老年大学创办于2002年,是阳泉市师资力量最强、专业学科最全、办学规模最大、社会影响最广的一所老年教育学校。如今,学校占地6000平方米,开设书画、声乐、器乐、计算机、舞蹈、摄影、综合等7大教学版块,20个专业、89个教学班和5个专业学会。接下来,阳泉市老年大学还将探索将老年大学融入社区和积极拓展远程教育的模式,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优质教育。
  记者手记
  珍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
    在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采访时,每个活动室的老年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事情。采访团进入活动室,他们丝毫不受干扰。他们的投入激发了我比原计划更多、更好的提问,因为他们真实、鲜活。
    不论是找到独特的展品、发现一种新的做法、听一次新鲜的课程,还是创作出一种新的舞步……他们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如果从分享中得到一些认可,他们会更加开心。
    在阳泉市老年大学采访时,最让人感慨的是学员的学习成果展示。“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就是为了孩子的上学操心。如今,能为自己求学而花点时间,这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呢。”经历过排队报名的67岁的赵如兰说。
    老年大学以学生为荣,学生们也以老年大学为荣。阳泉市老年大学教务主任张有庆说:“以前老年人都比较重视物质养老,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精神文化层面。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作为老年大学,我们更需要通过制度和模式的创新来呵护和鼓励这种现象。”
    党的十九大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指明了方向。因此,创建优质的文化养老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大胆再大胆、精致再精致地搞好服务。
  晨报记者乔静涛摄影李广飞部分图片由阳泉市委老干部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