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8月0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7]

王安石变法失败朋党“功不可没”

  王安石少年爱读书,长于写文章,且议论脱俗。宋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从参知政事到宰相,王安石先后实行变法革新,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推行新法期间,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派展开斗争。
    当时,司马光一再写信给王安石,要求停止变法,说调整国家的行政结构,是侵夺原设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是生事扰民;整理国家财政收入,是与民争利;不接受劝告,是拒谏。指斥王安石“弃先圣之道,违天下之心”,使天下“纷纷扰扰”。
    对此,王安石也不示弱,回复说:“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骓壬人(即佞人),不为拒谏。”
    由于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变法以失败告终。宋神宗死后,司马光等人重新上台,王安石的变法措施遭全盘取消。晚年,王安石居住在江宁(今南京)。在其过世后,南宋道学家邵伯温还伪托苏洵之名写了一篇《辨奸论》,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式谩骂:“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其实,王安石既不贪污也不枉法,穿的衣服都是破的,虱子在领口上爬,爬到衣领上,把皇帝都逗乐了。他吃饭也不讲究,一日三餐,只吃最靠近面前的一盘菜。某种意义上,他称得上是“贤能”。
    真正的问题在于,宋代形成了比较大的朋党气候。同一政治意见的人相互包庇,每人都推荐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的关系,结果废公趋私,变成一个大的自利集团。所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本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大原则。但很多时候,贤能与非贤能,好人与非好人是很难分辨的。在朋党的挟持下,好人与坏人往往还会结成一党,好人成了招牌,坏人蠢蠢欲动。 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