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7月1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游戏成瘾也是病,你的孩子中招了吗

专家:初中、大学新生是高危群体
  您家孩子是否每天沉溺于游戏,对其他活动不感兴趣,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即使面对家长的打骂,孩子也难以自拔。如果有类似现象,您可要注意了,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障碍列为一种成瘾性精神疾病。
    大数据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生率达15%,人数超过244万。如何判断自家孩子是否“游戏成瘾”?面对游戏成瘾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做呢?7月16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心理科主任史俊研。
  ■案例
  我跪下哀求救回了网瘾儿子
    回忆起几年前与自己游戏成瘾的儿子于中(化名)拼命抗争的过程,梅娟(化名)至今心痛不已。
    家住我省榆次某小区的梅娟是一名小学老师,2015年3月与丈夫离婚后,她与儿子于中相依为命。“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加班是常事,对儿子的照顾和管理不到位,加之单亲家庭的原因吧,才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梅娟说,自己离婚时,儿子正在读初一,学习还不错,成绩排班里第10名左右。
    也许是缺少了父爱的缘故,于中的性格慢慢发生了变化,原本活泼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孤僻怪异,也不再与同学们说笑玩耍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发愣,老师提问他也觉察不到。一次,有同学拉着于中去网吧玩,于中就此迷上了网络游戏,一天短则两三个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钱不少不说,从此就像换了一个人,只要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他就会感到孤独。
    当梅娟发现儿子有些不对时,于中已沉迷于电脑游戏有半年时间,无法自拔了。于中不但不听妈妈的管教,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一下学直接去网吧打游戏,通宵玩耍,连家也不回。玩游戏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于中上课时经常打瞌睡,根本学不进去,成绩一落千丈,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网吧里‘逮’住儿子了,我说过他骂过他,甚至打过他,也在他的面前哭过,可是没有用,儿子就是不听话,在他的眼里只有游戏,游戏比我这个妈还重要。”梅娟哭诉着,按照规定网吧是不允许未成年人上网的,可有些网吧老板只顾挣钱,经常收留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上网。
    有一个周末,于中连续两天没回家,梅娟发了疯一样在学校和家附近的网吧找。“很多网吧的老板都认识我,只要我一进网吧,他们就躲起来了。”梅娟说,自己找了7家网吧,才发现儿子。然而,眼前的一幕让梅娟惊呆了。于中蓬头垢面,眼睛通红,整个身体缩成一团斜靠在沙发上,桌子上放着三四个空方便面桶,地上有四五个空矿泉水瓶,电脑屏幕上的游戏仍在进行中。“于中,以后别再玩游戏了!妈妈求你了!你可不能让咱们这个家散了啊!你要再这样玩游戏,妈妈就不活了!”梅娟的情绪猛然爆发出来,“扑通”一声跪在儿子面前,苦苦哀求。妈妈这突然的举动终于感染了于中……“从那以后,儿子再没进过网吧,逐渐回到了以前的状态。通过我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儿子的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后来考上了一所较为理想的高中。”梅娟告诉记者。
  ■分析
  游戏成瘾现状已不容忽视
  “于中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离婚,男孩子有时无法向母亲表述自己的情绪情感。梅娟由于工作忙,也忽视了儿子的心理需要。”史俊研说,于中心理上的成熟感和自身能力不足的冲突性引发了心理问题,他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而网络游戏可以使他获得某种满足,并且很容易地就沉迷其中。“界定游戏成瘾,是需要综合诊断和评测的,需要将玩游戏的时间、频率、强度等纳入考量,是否丧失了自我行为控制力,是否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等。游戏成瘾疾病诊断,时间标准是一个重要因素,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要看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否受损,工作学习能力是否下降,游戏是否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心理咨询师孙丽丽说。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使用国,使用者中,青少年占60%(其中40%以玩游戏为主)。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高、时间长,平均每周使用8.98小时,假期平均每周使用高达21.34小时。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生率高达15%,人数超过244万。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毒害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中国有5%到10%的网络使用者有网络依赖倾向,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者约占7%。
    今年5月,史俊研在医院出诊时,遇到了一名游戏成瘾的初二女生小美(化名)。近一年来,原本学习很好的小美迷上了网络游戏,每天手机不离身地玩游戏,坐在公交车上玩、吃饭时玩、排队时玩,甚至走路、上课时也玩。“小美是和她母亲一块来的,就在与我交流的过程中,小美也一直拿着手机玩游戏,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手机屏幕。”史俊研说,从与母女俩的交谈中得知,小美在家排行老二,哥哥大她10岁,弟弟才3岁,父母平时的重心多放在哥哥和弟弟身上,忽略了小美的感受,对她多是批评式教育,小美有一些进步也得不到认同。而网络游戏恰恰可以填补小美渴望得到认同的心理空白,比如闯关成功就可以获得奖励,很容易得到满足。
    父母不关心得不到认同,成绩下降了老师不满意,这些都成为小美游戏成瘾的助推力。史俊研认为,小美游戏成瘾已经成为精神疾病,治疗要以药物和物理疗法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单纯的心理疏导是不行的,要让患者、家长以及全社会知道这是一种病,要转变观念。
  ■对策
  尽可能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从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心理科近几年来接诊的情况分析,游戏成瘾者有着明显的特征:身体方面表现为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混乱、免疫功能减弱等;精神状态表现为上网时精神振奋、全神贯注,下网时精神萎靡、忧闷抑郁,有躁狂、焦虑、社交恐怖倾向;人格特征表现为喜欢独处、过敏,防御机制僵硬化,性格内向封闭,易陷入虚幻的世界中。
    曾经有一个案例,一名13岁的中学生从家里偷出300元钱,在网吧玩游戏连续4天4夜,由于网络游戏的激烈刺激和惊心动魄的打斗,使他血压升高、心跳过速,又加上过度疲劳,最后猝死在网吧。
    沉迷于一款暴力电子游戏的15岁少年小唐,为了在现实中体验虚拟世界杀人的“刺激快感”,竟然将23岁的女邻居残忍杀害。“这些都是游戏成瘾导致的严重后果和极端案例,由此引发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思。网络游戏让部分中学生荒废学业、逃避现实、畸形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孙丽丽说。
    史俊研分析说,从网络成瘾的年龄段来看,青少年的确是高危群体,这是由该年龄段群体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刚上初中的孩子,对网络游戏充满了好奇,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而他们的自控力却不强。此外,有些刚考上大学的学生也会陷入网络游戏中,这是因为刚脱离高中那种紧张的学习环境,一下子陷入了迷茫,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有的学生不善于和同学交往,于是用游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久而久之无法自拔。
    面对游戏成瘾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做呢?“生活其实是多维度的,应该让孩子们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参与更多的文化体育活动。父母还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平时多交流,及时化解孩子的心理问题。要让孩子回归正常的生活,包括饮食、睡眠等方面。”史俊研说,对于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控制好时间,玩游戏是不会成瘾的。“虽然不是每个喜欢打游戏的人都会被确诊为游戏障碍疾病,但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是精神疾病诊断系统的一个进步。我们应重视它、正视它,理性对待,一旦发现孩子有成瘾的症状,应该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医学干预来戒瘾。”史俊研说。 晨报记者田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