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6月1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9]
成语故事

畏 首 畏 尾

  “畏首畏尾”原指郑大夫子家给晋国赵宣子的书心中所讲到的。后人便以“畏首畏尾”比喻怕前怕后,或前怕狼,后怕虎,又比喻胆小怕事者。《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yú)几。”
    公元前610年春天,晋灵公在黄父阅兵后,决定再次在郑国的扈地会和诸侯,与宋国讲和。在会盟会上,晋灵公不肯见郑穆公,觉得郑国对晋国怀有二心。
    为说明此事,郑国的主政大夫子家派遣执讯官带着他的书信出使晋国,去面见晋国执事赵盾。子家在信中说:“寡君(指郑伯)即为三年,召请蔡侯和他一起侍奉贵国国君。九月,敝邑由于侯宣多造成的祸难,没能和蔡侯同行。十一月,消灭了侯宣多,就随同蔡侯而向执事朝见……敝国已经竭尽了全力,可还不能让大国满意,那就只能等待灭亡了。古人说:‘畏首畏尾,身其馀几?’古人又说:‘鹿死不择音。’小国侍奉大国……如果大国不是以德相待,那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赵盾看到信后,派人到郑国和谈。(编者注:我省运城市绛县便是古时晋国国都所在地。) 摘编自《晋文化典故》 (曲沃·景元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