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6月0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知 难 而 退

  “知难而退”本指作战须见机行事,形势不利则应退却。后人引申为做事须衡量实力,如自己的能力不足,困难难以克服,则主动退却。归总为一句话,要量力而行,切不可不自量力。《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公元前597年,夏六月,晋景公派军队救援郑国。荀林父率领中军,士会率领上军,赵穿率领下军,向郑国进军。
    晋国三军来到黄河边上,听说郑国已经顺附了楚国,荀林父就想回师,说:“没有赶到郑国而劳动了百姓,出兵有什么用?等楚军撤回国以后我军再出动去攻打郑国,惩罚其降楚也不晚。”士会不同意这种说法,争辩说:“我听说,用兵之道,在于观察敌人的间隙而后发动。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则、礼仪不违背倡导,是不可抵挡的,我们不能攻打这样的国家。楚庄王讨伐郑国,是由于其背叛,赦免则是因为顺服,德行、刑罚都完备了,我们怎么能抵挡他?看到可能就前进,知道困难就后退(知难而退),这是治军的好方案。”(编者注:我省运城市绛县便是古时晋国国都所在地。)摘编自《晋文化典故》
  (曲沃·景元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