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2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甲午战争中宋育仁欲袭日本慈禧下旨阻拦

  120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的惨败还历历在目。然而那时却有一个文弱书生,提出了一个奇袭日本本土以支援北洋水师的惊天构想,且付诸了实施,最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流产,令人惋惜,否则甲午战争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这个书生就是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宋育仁(1858-1931),他是四川富顺人,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随大清公使龚照瑗出使欧洲,任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宋育仁正在伦敦,因公使龚照瑗回国述职,宋育仁暂时代其职务。宋育仁密切关注战争进展,对北洋水师寄予厚望。经过深思,他上书清廷,提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意思是可以打持久战。
    然而清政府却连连失利,清军平壤溃败,黄海海战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书生意气的他情急之下竟然产生了一个大胆设想——出一支奇兵,突袭日本本土,也许能反败为胜。
    宋育仁说干就干,立即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翻译王丰镐等商量,形成了共识:购买英国卖给阿根廷、智利两国的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招募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一支奇袭舰队,挂名澳大利亚商团,以保护商队名义,自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
    商量完毕,宋育仁开始行动,他一面报请朝廷批准,一面又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联系,以取得这些封疆大吏的支持。同时,宋育仁又与国际友人协商具体实施意见,他与美国退役海军少将夹甫士、英国康敌克特银行经理格林密尔等商定:由中国与康敌克特银行立约借款200万英镑,另战款100万英镑,以支付兵船购买费用。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宋育仁的构想变成了事实,购买了舰只,备齐了枪弹武器,各级战斗人员也已经募集妥善,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军,准备交由前北洋水师教习琅威里率领出击。
    然而,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打算与日本讲和了。回国的大清公使龚照瑗得知此事,当即以宋育仁妄为生事电告清廷。李鸿章闻知坚决反对宋育仁等人的做法,慈禧更是认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召宋育仁速速回国。
    1895年3月,清政府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好在清政府被内忧外患所困,也没再治宋育仁的罪,此事就此不了了之,宋育仁的这个奇袭日本的构想终成泡影。在回国途中,宋育仁写成了《借筹记》,详细记录了这事的经过,以表壮志未酬之情。
    后来,宋育仁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回到四川,成为成都颇有名望的“五老七贤”之一。晚年他隐居成都东郊狮子山“东山草堂”,一心修志著书。1931年12月5日逝世。 据《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