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4月04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今日周刊

  [头条提示]
    太原市2014年开始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从最初无人问津,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为自己或亲人选择这种更加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数据显示,到2017年,太原市节地生态安葬的使用率增长到10%。
    太原市2014年开始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从最初无人问津,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为自己或亲人选择这种更加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
  选择花坛葬让母亲与花朵为伴
    今年1月,太原市迎泽区居民杨丽的母亲因癌症去世。考虑到母亲生前喜欢养花,杨丽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挑个好日子将母亲的骨灰送回老家,找个有花有草的地方安葬。于是,杨丽先将母亲的骨灰寄存在太原市仙居园。“前不久听同事说,太原市仙居园今年会提供免费的花坛葬,我挺好奇的。之前只听过树葬之类的,还没听过花坛葬。”杨丽说。
    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俩人一起上网查相关资料。原来,太原市仙居园自2014年就开始推出节地生态安葬,并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举办公益生态葬活动,免费提供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不同的是,之前是树葬,今年是花坛葬。杨丽觉得,这是个让母亲与鲜花为伴的好机会,就打电话报了名。“我以为排队得好长时间,没想到很快就接到通知说,清明节前就可以安放。”
    一捧花瓣、一抔黄土,愿逝者安息。3月30日,在青松翠柏下,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伴随着浑厚低沉的钟声和《生命在绿色中交响》的诗朗诵,公益花坛葬活动在太原市仙居园开始了。
    看着工作人员通过安放、撒花、盖土、封穴将母亲的骨灰与花朵安放在一起,杨丽双手合十,放飞和平鸽,祈愿母亲入土为安。“这样的活动不仅环保,成本还低。我母亲生前很喜欢养花,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也有鲜花陪伴,不再孤独。”杨丽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安葬亲人,不仅逝者可以安息,后人也踏实。
    当天,33位逝者采用了花坛葬,其中20位无名无主,13位有名有主。
  花坛葬使用比例逐年递增
    花坛葬是太原市于2014年推出的节地生态安葬形式之一,通过骨灰与自然完全融合的方式,节约了土地资源。“花坛葬自推出以来,参与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太原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与花坛葬同时推出的,还有树葬、草坪葬、壁葬、公益生态墓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形式。其中,太原市民对壁葬和树葬的接受程度较高,二者在节地生态安葬中的使用比例最大。
    数据显示,到2017年,太原市节地生态安葬的使用率增长到10%。“这主要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选择如何安葬,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大家庭的事情。只有改变‘厚葬’观念,才能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太原市龙山墓园办公室主任程斐说。
  实施人性化举措推广节地生态安葬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近半市民表示愿意选择节地生态安葬,他们倾向于厚养薄葬,且愿意支持太原市的环保事业。但也有一半市民表示,不愿选择此类安葬方式,他们认为,人去世后,就应该“风光大葬”,而节地生态安葬太简单,有失隆重,不能完全寄托哀思。“目前,有些家属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是迫于无奈或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太原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说,“推进文明殡葬,最基础的工作是社会舆论环境的优化,用新的殡葬理念取代传统的殡葬文化,形成全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传统的殡葬陋习,用一种更加文明现代的理念来尊重生命、纪念先贤,我们的殡葬改革才会有大幅度发展。殡葬服务部门要先行一步,在公墓建设中,通过规划建设等手段,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目前,太原市的10所经营性公墓均开展了节地生态安葬。为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多家陵园实施了一系列人性化举措:为方便逝者家属祭拜,根据家属意愿,可在公共碑上铭刻姓名;提供寄语墙、许愿树和天堂邮局等,亲友可将对逝者的哀思写成信,放在这里,陵园统一掩埋或焚烧;根据山西的气候特征,公墓除种植鲜花外,还种植了冬夏常青的植物,使市民冬天祭祀时也不会有萧条、悲凉的感觉。这些举措,得到了逝者家属的认可。 晨报记者乔静涛实习记者郭瑞制图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