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校园火灾需警惕
就在前不久,尼日利亚扎姆法拉州考拉纳莫达地方政府区的一所学校发生火灾,造成至少17名学生死亡,另有16人受伤。据尼日利亚媒体报道,大火燃烧3个小时后熄灭。事发时,有约100名学生
在学校内。初步判断火灾原因为学校内储存的木柴被人为点燃而引发。
案例警示
1.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灾原因为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事故造成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
2.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231室爆炸起火。事故原因为实验用氢气瓶意外爆炸起火,造成一名博士后实验人员死亡。
3.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爆炸起火。事故原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在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事故导致3名参加实验的学生死亡。
4.2024年9月24日,上海建桥学院北食堂发生火情,起火原因疑似是食堂油烟管道起火引发,火情未造成人员伤亡。
5.2024年12月10日19时35分,江西科技学院一男生宿舍发生火灾,起火原因系学生用品不慎被引燃所致,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出行安全“四不要”
1.不要违反交规,过马路不追逐打闹、不低头玩手机。
2.警惕“开门杀”,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警惕“鬼探头”。
3.未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车上路。
4.不要在汽车盲区玩耍、逗留。
校园活动“四防范”
1.上下楼梯、通行楼道、食堂、礼堂等人多场所要慢行、不推挤,讲究秩序,防止踩踏。
2.不攀爬楼梯、走道等区域的护栏设施,不到无护栏的平台玩耍,防止坠落。
3.远离喷泉池、造景池、池塘等,防止溺水触电。
4.远离建筑工地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不要把学校公共设施当成游乐设施,不要将手指等身体部位放到缝隙处,防止意外伤害。
消防安全“五禁止”
1.禁止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2.禁止破坏学校的消防器材,比如走廊上的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
3.宿舍禁止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离开宿舍时要切断电源。
4.在宿舍禁止使用明火,不抽烟、不焚烧杂物。
5.实验室要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禁止出现违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
应急避险“五学会”
防踩踏:发生拥挤踩踏时,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顺人流而行;如果不慎倒地,要十指交叉双手扣颈,双臂护头,双膝尽量前屈,蜷成球状,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火灾逃生:发生火灾,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迅速寻找安全通道离开。若无法从房间逃出,应关紧大门,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等待求援。不可乘坐电梯逃生,不要盲目跳楼。
防溺水:如不幸溺水,要保持冷静,身体放松向后仰,同时抬起手臂帮助重心上移漂起来,尽量让鼻子、嘴巴露出水面,保持呼吸。如遇同伴溺水,应立刻求助大人或报警求助,切勿擅自下水盲目施救。
地震避险:在教室,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并用书包保护头部;在室外,应立即蹲下或趴下,降低重心,护住头部,避开容易倒塌的高大建筑物,不要回到教室。
电梯被困逃生:被困电梯时,千万不要强行扒门撬门,应第一时间按警铃求救,或拨打电梯维保人员电话。电梯急速下坠时,应迅速把每层楼的按键都按下,整个背部和头部紧贴电梯内墙;紧握扶手,或用手抱颈;膝盖弯曲,脚尖点地、脚跟提起以缓冲重力。
宿舍防火“九个戒”
戒私拉乱接电气线路;戒明火照明;戒使用电器无人看管;戒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戒卧床吸烟乱丢火种;戒室内烹饪;戒室内燃烧杂物;戒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戒使用假冒伪劣电器。
公共场所“划重点”
教室、图书馆、餐厅等处,学生往来频繁,人员密度大,存在较高的消防安全危险。
1.认识公共场所火灾的危害性,时刻提防消防安全隐患。
2.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规定,摒弃不利于防火的行为。
3.进入公共场所后熟悉逃生通道。
4.善于发现和判断火情,能扑救的及时扑救,不能扑救则立即疏散逃生。
5.火场中的人员应抓住有利时机,就近、就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工具,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6.尽快撤离,不贪恋财物,不堵塞逃生通道。
消防安全责任人“要明白”
1.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要明确职责。
2.开学前对校园进行全面消防安全检查。
3.制定新学期消防工作计划。
4.严禁占用、堵塞消防通道。
5.学生上课、就寝期间严禁锁闭安全出口。
6.有人员居住和活动的室内、楼道、楼梯间严禁停放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设置。
7.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消防培训和演练。
8.熟悉校园内的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位置。
9.学习掌握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10.掌握基本逃生技巧,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11.学生宿舍、厨房、实验室等场所应列为消防重点部位,设置消防安全提示。
12.厨房油烟管道要按月清洗。
13.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14.教育和提醒学生不携带火柴、打火机、烟花爆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
15.提醒学生宿舍内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离开宿舍或教室时及时关闭电器设备电源。
记者 张旭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