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2月1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6]
忻州中院

“家事审判+”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

  ■特约记者 温振华
  岁月流转中,始终炽热的是追梦者的情怀;时代征程上,始终坚毅的是奋进者的步伐。
  2024年,忻州中院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针对家事案件感情纠葛复杂、利益分歧较大、“民转刑”风险严重等特点,秉承“柔情司法、调判促和”的家事审判理念,坚持将“和为贵”“定分止争”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事审判机制,积极打造“家事审判+”多元解纷模式,绘就家事审判特色样本,力争以“小家”和睦撑起“大家”和谐。
家事审判+部门联动 构建法治合力
“梁法官,我们单位有同事长期分居想离婚,到法院打官司需要提供啥证据?”“法官您好,遭遇家庭暴力但协议离婚不成,应该怎么办?”
  2024年3月7日,忻州中院与忻州市妇联联合组织开展“‘忻’女性普法维权大讲堂”,40余名市直机关妇委会代表聆听授课。负责家事审判的民一庭副庭长、山西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梁晓莉紧紧围绕婚姻家庭、财产分割、家庭暴力、法律援助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自身审判实践以及真实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积极引导大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讲座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2024年5月31日,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忻州中院与忻州市妇联、忻府区妇联,在忻府区旭来街学校联合开展“走近留守儿童、以法关爱守护”法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忻州中院民一庭、宣传处法官干警组成志愿服务队,为50余名留守儿童送上一份别样的“六一”法治大礼包。
  常态化的普法宣传,是忻州中院致力于打造“家事审判+”部门联动的一个工作缩影。而强有力的司法宣传,也为柔性化解家事纠纷打下了坚实基础。2024年,忻州中院不断延伸司法审判职能“触角”,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及时收集家事纠纷问题,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堂”“送法进社区”“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联合市公安局、市妇联等部门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机制”,努力实现“家暴受害人主动申请、人民法院及时受理、相关部门积极协助”的良好运行态势,确保“人身安全保护令”从申请到执行环环相扣、衔接顺畅,极力避免“民转刑”情况的发生,全年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3份。
家事审判+家风培育 弘扬优良传统
“谢谢你法官,我母亲今年已经75岁了,感谢你挽救了我们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非常感谢您……”
  在审理一起母亲起诉儿子的案件中,为弥合亲情、解开心结,主审法官王晓华围绕“母子亲情”这一关键词,当起了二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反复对当事人进行劝说,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珍惜亲情。最终母子重归于好,破碎的亲情得以修复。
  家事无小事,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诸如子女抚养、老人赡养、遗产继承、财产分割等家事纠纷,调解不仅能化解矛盾纠纷,还可以打开心结,化解宿怨,让家庭重归和睦。2024年,忻州中院积极将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训教育融入家事审判中,找准执法办案与家风教育结合点,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家事文化长廊,让家事审判既立足于法律,又浸润着司法温情,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家事审判+精准帮扶 审判质效不断提升
“婚姻家事类案件矛盾尖锐复杂,在继续重视调解的同时,要加强与基层法院的沟通交流。”“当前,忻州法院家事审判的条线指导还需加强,特别是对部分法官存在的思想误区要加强引导和纠偏。”“案件审理过程中全程调解、判后答疑、裁判文书说理等手段用得不足,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强和改进。”
  ……
  每季度一次的忻州法院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为查找家事审判工作不足,提升质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此为契机,忻州中院业务庭室与基层法院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制订《市县两级婚姻家庭案件审理办法指引》,对彩礼返还比例、解除婚姻关系的标准、认定分居需要的证据、认定夫妻感情彻底破裂需要的证据、抚养权归属、抚养费的认定标准等制订统一标准,以实现此类案件的上诉率下降,发还、改判率下降。同时,加强条线指导和工作传帮带,引导部分基层法院法官克服畏难心理,严格按照证据适用规则采信证据,尊重民俗及婚姻家事日常生活中的常情常理,防止事实认定存在偏颇影响判决结果。2024年,全市法院妥善化解婚姻、继承等家事纠纷3785件,审判质效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