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手术火了,这些管理问题也必须搞清楚
一、日间手术的定义与特点
日间手术,指患者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手术、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出院的手术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流程优化、时间紧凑,需要高效的团队协作和先进的手术技术。日间手术主要适用于风险较小、技术较为成熟的中小型择期手术,涵盖耳鼻喉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乳腺科、妇科、消化科、儿科、眼科等多个科室的手术。
与传统的住院手术相比,日间手术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患者而言,日间手术可以减少住院带来的不便和费用,有助于患者及早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利于身心恢复。对于医院而言,日间手术可以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二、日间手术的管理问题
尽管日间手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其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确保日间手术的安全和有效,医疗机构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1. 术式准入。适合日间手术的术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各地方日间手术的名称和分类不一致,给管理和支付都带来了很大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2年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日间手术推荐目录,供各地、各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时使用。
2. 流程管理。日间手术需要对传统的就医流程进行改变,患者的术前检查、麻醉评估、健康教育等均在住院前完成,手术后的康复主要在家中或社区完成。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在入院前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麻醉管理以及出院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3. 入院前管理。有效的入院前管理是日间手术顺利实施的根本。这包括手术指征的认定、患者筛查标准、检查结果的收集、麻醉评估、预约住院、手术排程、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患者爽约的管理等。术前健康教育可以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术前检查、麻醉评估可以筛查手术不安全因素,术前预约排程可以计划性地利用有效的床位资源和手术室资源。
4. 医疗管理。病房的医疗管理是日间手术医疗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是日间手术中心医疗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石。医疗机构需要构建相应的日间手术准入制度、评估标准和应急预案,建立标准化的临床路径,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
5. 护理管理。日间手术护理涉及各个专科手术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在具备全科护士能力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专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护理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前护理、住院护理及出院后的延伸护理。
6. 麻醉管理。为保障日间手术患者安全,尤其是全身麻醉、监测下麻醉、静脉镇静及椎管内麻醉的患者,术后应送至麻醉后复苏室复苏,直至患者恢复完全清醒的状态。麻醉后复苏室应由麻醉科统一管理,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制度。
7.随访管理。为提高日间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日间医疗患者随访管理,出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为患者提供延伸性医疗服务。其中,实施日间手术患者应当在出院后24 小时内完成首次随访。
三、日间手术的发展前景
尽管日间手术的管理问题不少,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日间手术将逐渐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也将为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日间手术的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日间手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医疗服务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其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医疗机构需要在术式准入、流程管理、入院前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麻醉管理以及出院管理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日间手术的安全和有效。只有这样,日间手术才能真正惠及广大患者,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创新。 廖美琪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