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采集小儿血液?
一、采血前的准备
1. 心理安抚。采血前,医务人员应与小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温和的语言、亲切的笑容和适当的肢体接触,缓解小儿的紧张情绪。对于年龄稍大的小儿,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解释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增加其配合度。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采血部位的选择应根据小儿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所需采血量确定。常用的采血部位包括末梢(如手指、足跟)、静脉(如肘部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和动脉(如股动脉、桡动脉)。对于婴幼儿,颈外静脉因其血管充盈度好、易于显露和穿刺,是常用的采血部位。
3. 消毒。在采血前,医务人员应对采血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医务人员使用一次性消毒棉签蘸取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二、采血步骤
1. 末梢采血。末梢采血适用于用血量小于0.1ml的检验项目,如血常规、血型等。对于婴幼儿,医务人员可选择在拇趾或足跟处采血。采血时,医务人员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然后消毒穿刺部位。使用一次性末梢采血器,以2—3mm的深度刺入皮肤,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消毒棉签擦去第一滴血,收集后续流出的血液。
2. 静脉采血。静脉采血适用于用血量大于0.5ml的检验项目,如生化检验、凝血分析等。对于婴幼儿,常用的静脉采血部位包括颈外静脉、股静脉等。采血时,医务人员让小儿仰卧于治疗台上,用毛巾或枕头将肩部稍抬高,头偏向一侧,头稍低于身体平面。医务人员尽量让小儿啼哭,使静脉充分显露。常规消毒皮肤后,医务人员选用一次性头皮针与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在静脉最隆起处与皮肤平行进针,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按压针眼3~5分钟。
3. 动脉采血。动脉采血主要用于特殊检验,如血气分析等。常用的动脉采血部位包括股动脉、桡动脉等。采血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动脉穿刺点,用消毒棉签消毒皮肤后,以合适的角度和深度刺入动脉,待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动脉采血后,医务人员应迅速拔针并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以防出血和感染。
三、注意事项
1. 采血时间。医务人员尽量选择在小儿安静时进行采血,以减少操作难度和对小儿的刺激。对于需要空腹血的检验项目,医务人员应提前告知家长禁食时间。
2. 疼痛管理。采血过程中引起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减轻疼痛。如使用细小的针头、快速穿刺、冰敷等方法。同时,医务人员应给予小儿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3. 防止感染。在整个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所有使用的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且不能重复使用。采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4. 防止溶血。溶血是由于红细胞破裂引起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采血不当或血液保存不当引起的。为防止溶血,医务人员应确保采血器具的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时间或强力振荡血液标本。
5.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小儿严重哭闹、血管不明显等,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如请家长协助固定小儿、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穿刺等。若遇到小儿休克或晕厥等严重情况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采血并给予紧急处理。
6. 家长沟通与指导。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必要的。医务人员告知家长采血的目的和方法、如何安抚小儿等。同时,医务人员指导家长在采血后如何正确护理小儿的穿刺部位以及如何给予小儿适当的心理支持。
四、总结
小儿血液采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正确的采血方法,不仅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减轻小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焦虑。因此,医务人员在采血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特殊情况冷静处理,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儿血液采集的顺利进行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蒋媚 广西贺州市广济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