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2月1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1]

预防ICU压力性损伤重点在过程

  压力性损伤,又称为压疮或褥疮,是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甚至导致感染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预防ICU压力性损伤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ICU压力性损伤的过程,重点在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和质控要点。
  一、患者入科后的初步评估
  患者进入ICU后,护理团队应在2小时内完成皮肤的初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完整性,以及受压部位有无水肿、压痛等。护理团队特别要关注骨隆突处(如枕骨、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等)和医疗器械使用部位,因为这些区域是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
  二、风险评估与措施制定
  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要步骤。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Braden量表、Waterlow量表和Cubbin&Jackson量表。这些量表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体重、皮肤类型、营养状况、失禁情况、运动能力、组织营养不良、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评估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等级。
  根据评估结果,护理团队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例如,对于高风险患者,护理团队应使用充气气垫、泡沫床垫、凝胶垫、液体垫等减压工具,并评价减压效果。同时,对于持续受压部位,护理团队可选择并正确使用预防性敷料,如透明薄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以保护皮肤。
  三、动态评估与措施调整
  护理措施的落实和效果需要动态评估,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以下是几个关键环节的详细说明:
  1. 皮肤清洁与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基础。护理人员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避免用力擦洗或摩擦。发生失禁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清洁皮肤,可选择适合的尿液/粪便收集器或者使用高吸收型护理用品,防止皮肤浸渍。
  2. 体位变换与减压。避免受压部位长时间受压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关键。至少每2小时翻身1次,或根据患者病情和减压工具使用情况确定翻身频次。体位变换时,护理人员应再次观察皮肤。对于病情不稳定、无法常规变换体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进行缓慢、渐进、小范围的体位变换。变换体位或搬动患者时,护理人员可借助工具/设施,避免拖拽。对于俯卧位通气患者,护理人员可适当抬高床头、交替抬起受压部位,同时可在面部和其他身体受压部位使用减压工具。
  3. 营养支持:营养状况是影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正确执行营养支持医嘱,并观察治疗效果,对于预防压力性损伤至关重要。
  四、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医疗器械的使用也是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器械。根据器械的使用方式、持续使用时间和使用数量,结合患者体型和局部皮肤状况,选择类型、材质、型号适合的器械。
  2. 正确佩戴和固定器械。松紧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导致皮肤受压或损伤。
  3. 使用预防性敷料。在器械接触处及周围皮肤使用预防性敷料或衬垫进行保护。
  4. 定期评估与移动器械。可移动的器械至少每班评估一次,根据器械接触处及周围皮肤或黏膜的颜色、肿胀程度等确定是否移动及移动频次。例如,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至少每4小时移动1次,间歇充气压力袖带至少每班移动1次。
  5. 尽早移除器械。病情允许时,尽早移除不必要的医疗器械,以减少皮肤受压时间。
  五、过程质控要点
  为了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护理团队还应制定过程质控要点查检表,定期对护理措施进行质控检查。质控要点包括:
  1. 每班交接压力性损伤风险等级和护理措施,确保护理措施连续、完整。
  2. 床边交接时,重点查看持续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红肿、破损等早期表现。
  3. 定期评估减压工具的使用效果和预防性敷料的更换情况,确保减压效果。
  4. 记录并分析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预防ICU压力性损伤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护理团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通过科学的评估、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动态的评估和调整以及严格的质控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安全。
蓝柳艳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