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2月1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山河表里秀诗心一片丹——前贤咏晋留题译讲之十六

“潜龙”故地的重归记兴:唐玄宗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张恒
  唐玄宗李隆基,则天武后之孙,唐睿宗第三子。对于这位“英断多艺”“仪范伟丽”且敢说敢为的孙儿,武后非常喜爱。十七八岁时,李隆基就被委以右卫郎将、尚辇奉御等职,成为祖母的亲随。
  武后故世后,唐中宗景龙二年,即公元708年,23岁的李隆基奉派到潞州,即今山西长治,以皇族身份出任潞州别驾(略低于州官却有权“别乘”一车并监察州官政务的官职)。
  景龙四年,李隆基返长安“来朝”,恰逢中宗“暴崩”,于是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伯母韦氏及其亲信,拥立其父睿宗复位,两年后,睿宗将皇座“禅位”李隆基,庙号玄宗。再一年又剪灭新的敌对势力姑母一党,赐死太平公主,彻底巩固了政权。玄宗在位前30年,治国颇多建树,缔造了不逊“贞观之治”、空前繁荣的“开元盛世”。
  潞州,是玄宗早年唯一出外任职之处,也是其登基前的“潜龙”故地。据《旧唐书》等记载:玄宗就职潞州别驾后,境内“有黄龙白日升天”,出现过“日抱戴”“月重轮”“大人迹”等,一年显示“符瑞”19次,所以玄宗对潞州感念至深。因此,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玄宗由东都洛阳起驾“巡幸”唐王朝发祥地太原时,专程先“驾幸”潞州的治所上党,将曾经居住的府邸更名“飞龙宫”,特意留居数日,且赐宴款待当地“父老”,蠲(juān,通“捐”)免税役五年,赦“大辟”,即死刑以下罪犯,亲作长诗《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记兴。
  玄宗离开上党后,不日抵达太原,诏令将太原升州为府,置为北都,“官吏品第”比照长安、洛阳的级别提升“补授”,减除当地的税役一年,贫户两年,曾经跟从唐高祖、唐太宗的“起义”户五年,同样赐宴当地“父老”,朝拜了当年的“起义堂”,为高祖、太宗“刻石纪功”,又为群臣所撰的多篇《起义堂颂》作序,立碑乾阳门街,而后从位于今永济西南的蒲津渡口过黄河返回长安。
  这次“巡幸”,玄宗还在山西留下了《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过晋阳宫》《登蒲州逍遥楼》等多篇诗作,而《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无疑是最能体现其在山西的历史踪迹的典型篇章。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篇幅较长,略有删节。玄宗在诗中,不免沾沾自喜,踌躇满志,非常得意地表达了当年的抱负与业绩,又以无比欣慰的心情,表现了成为帝王后驾幸“潜龙”故地、重回旧日府邸的今昔感叹与欢悦情景。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三千初击浪,
(想当年如击水三千的鲲鹏展翅初升,)
九万欲抟空。
(正期望凌风翱翔直上九万里长空。)
天地犹惊否,
(但那时连天地都惊骇国运不利,)
阴阳始遇蒙。
(阴阳未顺的朝纲陷入了昏乱迷蒙。)
存贞期历试,
(故只求多番锤炼我坚贞的志节,)
佐贰伫昭融。
(在此处任职副手光大慧识静待龙腾。)
长怀问鼎气,
(久怀着金殿问鼎匡复社稷的浩气,)
夙负拔山雄。
(早抱有拔山盖世定国安邦的雄心。)
不学刘琨舞,
(到今日再无须效法刘琨闻鸡起舞,)
先歌汉祖风。
(似更应先唱汉祖刘邦的泱泱“大风”。)
  英髦既包括,
(英才贤达俱皆是囊括无遗,)
  豪杰自牢笼。
(豪士俊杰也悉数罗致笼中。)
人事一朝异,
(鼎革的义举赢得了人间巨变,)
讴谣四海同。
(称颂的声浪四海之内汹涌飞迸。)
如何昔朱邸,
(又谁料我暂住此地的朱门旧府,)
今此作离宫。
(已成为御驾巡视威严尊贵的行宫。)
雁沼澄澜翠,
(鸿雁停歇的池沼还是那样清波翠绿,)
猿岩落照红。
(猿猴出没的峰岩还是那样落霞殷红。)
小山秋桂馥,
(小山前秋日的桂子还是那样芬芳馥郁,)
长坂旧兰丛。
(高坡上往昔的兰草还是那样茂密葱茏。)
即是淹留处,
(朕能够来到当年的滞留居处,)
乘欢乐未穷。
(与父老乡贤乘欢尽兴真是其乐融融。)

注释
  诗中的“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引自《庄子·逍遥游》,称北方沧海有大鱼名“鲲”,“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名“鹏”“其翼若垂天之云”,迁于南方大海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即乘风腾空盘旋“而上者九万里”。玄宗以此比喻自己志向远大、气势非凡。“拔山雄”,借项羽《垓下歌》首句“力拔山兮气盖世”以示雄心豪迈。“刘琨舞”,即“闻鸡起舞”的著名励志佳话。“汉祖风”,指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荣归故里所唱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