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2月1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7]

“窗帘行动”:志愿者与老年人共赴暖心之约

  2月7日8时30分,太原市杏花岭区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杏花红中心”)负责人张建中与50多位志愿者,冒着寒风,分赴杏花岭区的140个社区,同400多位独居老年人共赴“窗帘之约”。这是杏花红中心志愿者近4年来的日常。
13万张照片背后是对老年人安危的牵挂
  这一天,张建中顶着寒风,来到杏花岭区迎春街18号——太原铁路迎春小区。年近花甲的张建中,站在楼下,看到93岁的谢淑英已将窗帘拉开,掏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至“窗帘行动”工作群,又前往92岁的张林仙家楼下,查看窗帘是否拉开。
  张建中介绍,“窗帘行动”是杏花红中心志愿者前往就近的社区,查看独居老年人是否按时开合窗帘(9时前,拉开窗帘代表安全起床;20时,拉上窗帘代表全天平安),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有事解决事,无事不打扰”的暖心服务。
  既是杏花岭区大东关街道大东关南社区网格员,也是杏花红中心志愿者的刘香玲解释:“我们一天两次到老年人楼下拍照、打卡。如果窗帘开合不正常,我们会立即上门查看老年人是否发生意外。”
  一次次关注窗帘开合与否的背后,是杏花红中心每一位志愿者对独居老年人安危的牵挂。
  “窗帘行动”持续近4年,志愿者们已拍摄约13万张照片。这些照片,作为资料被存放在移动硬盘之中。张建中说:“去年2月,我购买了10块1TB移动硬盘,现已用了一半。”
“窗帘行动”守护老年人安全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很多独居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居家生活,往往存在很多风险,如突发疾病无人知晓等。“窗帘行动”很好地化解了上述风险。去年5月的某一天上午,站在窗前的谢淑英,招手让拍照打卡的志愿者进家一叙。志愿者进屋不久,她就突感乏力、头晕。志愿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谢淑英育有四子。其中,长子、次子过世,小儿子卧病在床。65岁的三儿子也患有疾病,不能经常看望她。谢淑英在日常生活中难免需要志愿者帮忙。
  当日,志愿者等来救护车,陪谢淑英奔赴医院。检查结果表明,谢淑英患有心脏病。经过一番治疗,她终于转危为安。“窗帘行动”不仅有效守护了老年人的安全,还为他们送去温暖。张林仙也是这项行动的受益者之一。
  有一天早上,志愿者发现张林仙家的窗帘没拉开。他们进屋一看,发现老人表情痛苦,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便立刻联系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很快,医生上门检查,诊断老人患的是胆囊炎,并无大碍,遵照医嘱服药即可。
孤单老年人希望被“打扰”
  虽然“窗帘行动”是志愿者在尽量不打扰老年人生活的情况下,提供的暖心之举,但生活中,一部分老年人时常被孤单笼罩,反而希望志愿者“打扰”他们。
  今年84岁的荣丁香是杏花岭区敦化坊街道河北里社区河北里小区居民,身体无恙,只是子女均不在身边。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吃饭,很少有人跟她说话,她仿佛生活在一个“孤岛”,被孤单围绕。
  如何才能减少孤独感对自己的侵蚀?对她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人能跟自己聊天。很快,她就想出了办法。
  在河北里社区,查看独居老年人窗帘的开合之事,由杏花红中心志愿者梁建华等人负责。梁建华多次发现,荣丁香未能在上午如约拉开窗帘。这位已经67岁的志愿者与同伴便上门询问情况。
  荣丁香告诉梁建华:“我不拉开窗帘,你们就会上楼看我。假如我拉开,你们就不来了。”
  对梁建华而言,虽对此类行为深感无奈,但可以理解老年人的心情,毕竟人老了就有“老小孩”的一面。
  为了排解荣丁香的孤独感,梁建华等志愿者一有时间,就上去看看她,陪她聊聊天。
“云陪伴”上线,让爱不失联
  杏花红中心志愿者在巡查中发现,窗外拍照、打卡仅在中低层住宅小区适用。如何守护居住高层楼房老年人的安全,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年秋季,张建中几经思考,决定上线“云陪伴”服务,并将申请报告提交至杏花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希望对方能提供可视化智能高清摄像头、一键呼叫装置等设备方面的支持。
  时隔不久,这份报告获得批复。在杏花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的鼎力支持下,杏花红中心与社区共同为80岁以上的独居或空巢老年人免费安装相关设备,让关爱时刻陪伴老年人。“别看这个东西个头小,可是作用非常大。我在家中生病或发生意外,只要一按呼叫器就能联系孩子和志愿者。”提及一键呼叫装置,家住杏花岭区大东关街道建设北路北社区的独居老人王海赞不绝口。
  有一次,王海去卫生间时不慎摔倒。他摁下一键呼叫装置上的按钮联系志愿者。志愿者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将王海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杏花岭区敦化坊街道晋安西街社区独居老人刘风江同样感受到“云陪伴”服务带来的便利。“我腿不舒服,走不动路,你们方便过来看一下吗?”老人摁下一键呼叫装置上的按钮,志愿者收到呼叫后立刻帮老人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然后一起上门查看。
用爱让“窗帘行动”
  绽放光彩
  持续近4年的“窗帘行动”,让老年人把杏花红中心的志愿者当作儿女,老年人的欢乐与孤独都想与他们分享。那些志愿者也把老年人当成了父母。在志愿者们看来,这不仅是漫长岁月里的奉献,也是在和自己多年的遗憾和解。
  梁建华说:“由于公婆、父母均已离世,我现在把爱分享给这些老年人,用孝心托起他们的幸福晚年。”
  张巧富比梁建华大3岁,17岁时父母双亡。加入杏花红中心后,张巧富就把那份难以弥补的遗憾转化成对老年人的爱和尊敬,“尽一份孝心”。
  从刘香玲到梁建华,从张巧富到张建中,杏花红人用温情与责任,温暖了一座城。“‘窗帘行动’始于2021年4月6日。那时,只有35名志愿者参与这项行动,服务的老年人有16位。”“窗帘行动”的发起人张建中曾是一名火车司机,2002年7月的贵州六盘水之行,正赶上当地爆发洪灾,人们议论捐赠物品的事触发他走上公益之路。之后,张建中走进养老院给老年人洗脚、赴长治市沁县故县镇为老年人送棉鞋……把关爱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
  退休后,张建中与爱人赵杰共同发起“窗帘行动”。起初,一些人怀疑他在作秀。面对质疑,他与志愿者们以长期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在公益之路上笃定前行。
  每一次行动,都会拉近志愿者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签约“窗帘行动”的老年人日益增加。
  爱,犹如一块磁铁,不断吸引、带动身边的人加入杏花红中心的志愿者队伍。如今,杏花红中心已有2449名志愿者。他们如星星之火,分布在杏花岭区的每一个地方,用美丽的约定托起老年人温暖无忧的晚年。
  一张照片、一次上门、一句问候,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窗帘行动”体现温情、彰显智慧,已成为共建温馨社区、邻里守望相助的生动缩影。 记者梁耀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