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举办蛇年首场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
69件(组)藏品“身价”水落石出
各路藏家露面
一大早,鉴定现场就迎来了各路藏家。老中青都有,普通市民、收藏爱好者、资深藏家纷纷露面,仿佛一场文物收藏鉴定的聚会。
80岁的王老太太,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来到现场。“这是我妈珍藏了30年的藏品,是我姥姥、奶奶传下来的。”王老太太的大女儿从一个蓝花布袋里拿出一个白布裹的小包,把藏品摆在鉴定桌上。专家拿起藏品,仔细察看,包浆、成色、质地……“不错,这些都是正品,没问题。”听了专家的鉴定意见,王老太太高兴地说:“这下放心了,我准备把这些藏品分给四个儿女。”
一位中年女性藏家拿着一件瓷器前来鉴定,“这是我前些年在长沙一个博览会上买下收藏的,据说是宋代的五管瓶,专家给瞧瞧。”两名年轻男子也拿着家传“宝贝”来鉴定,“祖辈留下的,想听听专家的意见。”还有一位收藏爱好者掏出自己淘来的藏品,一件一件介绍,请专家鉴定。
藏品丰富多彩
瓷器、砂器、银器、字画……鉴定现场,各类藏品纷纷现身。一个瓷罐经专家鉴定为康熙年间的物品,瓷罐不大,但从它的纹饰、胎质、釉色一看就是珍宝。专家介绍,当天的藏品经鉴定多为清代或者民国时期。
一位市民拿出几件刺绣藏品摆在鉴定桌上。乍一看还以为是“龙袍马褂”,专家上眼一瞧,并非“龙袍马褂”,而是镜帘、桌裙,另外还有荷包,还真是少见。专家介绍,镜帘是用来遮挡镜子的,避免晚上睡觉时镜子直接照人。桌裙则是挡在桌子前面的一种装饰,避免桌子下面空荡荡的。这几件藏品上面绣的纹饰非常精美,令专家啧啧称赞。
专家慧眼识真
鉴定现场邀请了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西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朱新民,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西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杨育樟,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西博物院研究馆员李勇,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祝振东,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西博物院研究馆员谷锦秋,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西博物院副研究馆员谢丽霓,太原市博物馆馆员刘瑞英七位文物鉴定专家参与鉴定,阵容强大。
鉴定活动中,为11位藏友鉴定了69件(组)物品。其中,符合时代特征的物品有60件,不符合时代特征的物品有9件。藏家们对专家的鉴定咨询意见都表示满意。
山西博物院文物鉴定部主任范宏表示,山西博物院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活动是山西博物院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号召构建“多层次文物鉴定服务体系”的重要创新实践。通过活动,广大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文物鉴赏水平不断提升,风清气正、理性收藏的民间文物收藏新风向正在逐步形成。 记者 高万军 田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