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2月0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2]

吕梁首次发现魏晋时期砖室墓

  本报讯(记者 梁耀华)2月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考古工作者在吕梁市首次发现魏晋时期砖室墓。
  魏晋时期砖室墓共有两座,编号为M2、M5,位于吕梁汾阳杏花村镇上庙村北300米处。
  M2、M5都为带长斜坡墓道的砖室墓,主室平面呈弧边方形,墓道有台阶状收缩,墓圹上圆下方,墓壁转角设灯台。两墓的时代相同。M2坐西朝东有侧室,M5坐北朝南为单室,属同一时期不同家族的墓葬。
  墓道两壁台阶状收缩的做法流行于西晋时期,在河南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多见。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发掘的西晋墓、孟津县刘家井村西晋墓等墓葬的墓道壁都做2—5级不等的台阶收缩。在山西,此类做法出现在北朝时期的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无论从规模形制还是出土器物分析,M2、M5与九原岗壁画墓、水泉梁壁画墓等都有区别,反而更接近于洛阳地区西晋墓的规制。
  M2出土的单眼陶灶,灶面设山形挡烟墙和方锥形烟囱的做法与洛南新区西晋墓、偃师大冢头西晋墓、荥阳苜蓿洼西晋墓一致。M5出土的帷帐座与洛阳市东郊西晋墓、洛阳关林路南西晋墓、洛阳瀍河区西晋墓、焦作山阳北路西晋墓类同。
  虽M2、M5未出土有明确纪年的器物,但考古工作者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综合判定,M2、M5为魏晋时期墓葬。
  魏晋时期的砖室墓在吕梁地区属首次发现,填补了该地区丧葬史的空白,对于研究吕梁地区墓葬形制演变、魏晋北朝墓葬地域特点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