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1月0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7]

(上接05版)

  01
接受老年人的坏脾气
  1993年出生的马亚茹,毕业于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专业。3年前她从护士转岗,成为临汾市尧都区正元养老院一名养老护理员。
  临汾市尧都区正元养老院是一所医养结合养老院,目前开放床位300张,入住老年人有200多位。在B区入住的10位老年人,由马亚茹和另一位养老护理员负责照护。
  转岗有上级安排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马亚茹的选择。在爷爷生命的最后一程,没能陪伴在他身边,成了马亚茹最大的遗憾。因此,听到单位安排转岗去养老院服务老年人,她并不排斥,反而隐隐有些期待。
  相比在医院当护士,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更加琐碎,更要有足够的耐心。住进养老院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变得自卑、悲观,甚至产生烦躁易怒情绪。
  76岁的段芝琴(化名)中风后因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刚入住养老院时,她非常抗拒和别人接触,也不配合治疗。为了安抚段芝琴的情绪,马亚茹默默忍受她的坏脾气,耐心开解。“您今天看上去气色真不错。”“奶奶,早上好!今天感觉怎么样?”马亚茹面带笑容亲切问候,一点点化解了老人内心的不安。
  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马亚茹和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来探望;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会鼓励老年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生活。老年人大多喜欢种花、种菜,养老院就在楼顶开辟空中菜园,满足他们的需求。段芝琴喜欢弹电子琴、种花、种菜,马亚茹不仅陪她一起唱红歌,还和她一起打理花花草草,丰收了还会一起蒸红薯吃……
  很快,段芝琴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身体状况也一天天好转。走进老人居住的房间,花香四溢,花架旁的电子琴上琴谱随风自动翻页。“最近正排练春节节目,弹得好不好你提提意见?”段芝琴边唱边弹,阳光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安宁、岁月静好。“看着老年人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情绪变得平和,我真的很高兴,当养老护理员不易,得到老年人的认可更不易。”马亚茹说,护理老年人看似没有技术含量,但其中蕴含的知识并不少。比如,帮助偏瘫老年人使用助行器,要遵循“拐患健”的原则,即先让老年人扶着助行器,然后迈患肢,最后迈健肢……现在,马亚茹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也更坚定地选择“用朝阳力量守护夕阳”。

02
和老年人“斗智斗勇”
  “不好了,老爷子又把胃管拔了!”早8时许,长治市养老院的一间房间里传出护工的求助声,张跃跃飞奔过去,快速帮老人插好胃管。
  张跃跃出生于1996年,毕业于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进入长治市养老院工作已6年。
  拔掉胃管的老爷子吴家义(化名)今年87岁,住进养老院6年多,平时,身体状况还不错。这6年,张跃跃和吴家义一直在“斗智斗勇”。
  前不久,吴家义家属探视时,申请带他外出,一顿暴饮暴食后导致吴家义急性胰腺炎发作,丧失了主动进食能力,不得已插上了胃管。“为了老年人的安全,我们绑约束带的方法一直在创新。”张跃跃说,有的老年人坐在轮椅上会往下滑,有的老年人双下肢无力却非要站起来,这时就需要用约束带将他们固定在轮椅上。但有些失智老年人不愿意被束缚,“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老年人总能找到解开的方法,这又督促我们不停地改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消化功能下降,养老院的饮食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以软烂清淡为主。家属看到后会觉得没有营养,就会申请带老年人外出吃饭。一顿大餐后,老年人往往回来就病倒了。”张跃跃特别强调,“我想借着采访机会再和家属说一下,养老院的餐食足够老年人的营养需求……”“闺女,快给我打对勾!”张跃跃还没说完,82岁的王海正(化名)就拿着一个红本子急急走来。
  长治市养老院收住着不少半失能、半失智老年人,王海正是其中一员。为鼓励这部分老年人多动手多动脑,养老院每日组织老年保健操,入住的老年人人手一本“养老积分卡”,参与一次锻炼就会有一分入账。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康复、针灸治疗等,也可以用于家属用餐等费用的抵扣。“爷爷,给您的积分本,登记好了。”张跃跃说,“虽然是以护士的身份进入养老院的,但干的活儿远比护士要多。”她不仅要为老年人进行常规医疗处置,还要照护老年人的起居,与家属沟通老年人每日的身体健康状况,“就是啥活儿都得干”。
  在养老院,张跃跃能感受到老年人对她的依赖,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她更坚定地待在这里。
  张跃跃每周有一天的休假。“每次休假回来,老年人会排成一列等我解决‘问题’,有的等我分孩子送来的零食,有的等我发孩子为他们新添置的衣服等。”点滴小事,让张跃跃和老年人彼此更加信赖。

03
铭记“四心”尽心服务
  “来,跟我一起做,拍拍手……”在太原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块空地上,十几位老年人每日都会在曲佳乐的带领下做拍手操。
  太原市儿童福利院主要承担全市社会弃婴和城镇三无对象的收养任务,其中,老人管理科入住106人,年龄在13—80岁。他们有的是城镇三无对象,有的是福利院的儿童渐渐长大、慢慢变老,因为没有自理能力,只能在这里度过一生。
  1992年出生的曲佳乐于2023年2月入职太原市儿童福利院,虽是护士,但工作并不“纯粹”——需要查房、外联、领操,还要为入住人员办理医保等相关手续。同时,她需要了解各种医护知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立刻前往解决。
  曲佳乐说,和在医院当护士不同,在这里,第一大难题就是沟通。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百倍耐心,还要边说边比画,甚至像哄孩子一样。“今天有人看我,我会做广播操,我特别听话……”简单的几句话,70多岁的李忠诚(化名)激动地拉着曲佳乐说了好几遍。“每次他们看到我,都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期待和信任。”曲佳乐说,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听到他们一声声的呼唤,她的心不由得柔软起来。“郝大爷,今天早饭吃的什么?爱不爱吃?我来给您测血糖!”在老人管理科成人组的一间卧室中,曲佳乐边比画边和老人沟通。
  这位老人叫郝平生 (化名),今年60多岁,因为智力残缺,和他沟通有些困难。“我们只能通过比画去猜测他每一餐吃了多少,但这并不能准确判断。”为了防止老人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曲佳乐每次注射前都会带几块糖或一块蛋糕以备不时之需。
  为提升护理员的护理水平,让老年人得到更加有效的护理,太原市儿童福利院每季度都会组织一次养老技能培训,如口腔护理、床上擦浴、热敷、轮椅使用、转换老人、房间消毒等,曲佳乐会积极和同事交流,提升护理水平。“进入福利院第一天,院长就告诉我,想要做好服务,就要秉持‘善心、公心、爱心、责任心’‘四心’精神:对服务对象的关怀和照顾要细致入微;坚守职业道德,保持客观公正,为服务对象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生活环境;将服务对象视为自己的亲人,用爱心去温暖他们、陪伴他们;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曲佳乐将“四心”精神铭记于心,尽心尽力服务每位老年人和儿童。

04
养老人才将更加专业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过上幸福、安宁的晚年生活,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关键之举。
  依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2021年提供的数据,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养老服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71家养老服务机构中,七成以上存在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六成以上存在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和流动性强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发挥院校培养人才主渠道作用,支持引导更多职业院校 (含技工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把更多对口专业毕业生引进来,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从源头上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
  事实上,早在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就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专业并于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2024年两校共有近100名养老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目前,在我省,包括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等在内的多所大中专院校均开设了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
  自2019年以来,我省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职业技能大赛,培养3000余名高技能人才。通过竞赛选拔,带动更多人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提升技能。我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更为养老护理员队伍提供了更加专业的保障。
  不仅如此,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等12部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列入普通本科专业建议增设指南,今后,养老人才将更加专业化;还将建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实施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全省养老服务人才规模达到2万人以上;到2035年,全省养老服务人才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养老服务相关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为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推出了系列政策举措,对养老护理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成效逐渐显现。接下来,仍需多方协作、多措并举,夯实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基础,共同守护夕阳红。 记者 高慧娟 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