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2月3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对电动自行车上楼说“不”

太原市11488部电梯有了高科技“守门人”

  近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倡议书,鼓励“各电梯使用单位在不对电梯安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有效识别并防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
  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是啥?它能有效阻止电动自行车进入楼内吗?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象
许多居民安全意识很淡薄
  凭借轻便灵活等特点,有着“小电驴”之称的电动自行车,已是很多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北京市通州区一租户在家中为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不料,锂电池爆炸起火,导致5人遇难;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一小区17层室内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一起又一起因电动自行车充电而引发的事故,令人触目惊心。
  遗憾的是,惨痛的事故未能让所有电动自行车车主绷紧“禁止入户充电”这根弦。于是,作为阻挡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的技防手段,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近年来在全国得到大力推广。
  根据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月24日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太原市有11488部电梯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
●体验
电梯“拒载”电动自行车
“电瓶车入梯属于不安全乘梯行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本电梯已安装安全装置,电梯暂停运行。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将电瓶车移出电梯。”12月24日,在太原市云水世纪明珠小区B区一高层住宅楼,记者试着将电动自行车推入电梯。电梯门即将闭合时再次打开,并保持常开状态。装在电梯内的显示屏,则循环播放上述提示。
  这个“安全装置”,就是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早在2021年6月,该系统已在云水世纪明珠小区“落户”,覆盖11栋高层住宅楼的73部电梯。
  有无办法让电梯恢复正常运行?记者数次轻按关门按钮,都无济于事。直到电动自行车退出,电梯才将门关闭并恢复正常运行。
  与云水世纪明珠小区直线距离仅有600多米的光信·国信嘉园,共有15栋楼72部电梯。“为了从源头管控电动自行车‘乘梯上楼’,2021年10月底,我们主动引入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覆盖率达到了100%。”山西国信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蓝劲松告诉记者。
  记者体验发现,一旦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立即就让电梯“罢工”并发出“禁止电动车驶入电梯”的语音提示和声光报警。
  除云水世纪明珠小区、光信·国信嘉园之外,包括文锦世家在内的太原多个小区已在电梯里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
●成效
为居民安全筑起“防火墙”
  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到底长啥样?它是怎样工作的?
  所谓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是阻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的一套系统。对于这套系统,人们通常只能看到装在电梯轿厢顶部的摄像头。
  摄像头,看似其貌不扬,实则功能强大,因为具有AI智能识别功能。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通过这种摄像头,自动识别是否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一旦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它就会及时发出语音提示或声光警报,还将开关信号发送到电梯控制系统,阻止电梯运行,直至电动自行车退出。有的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功能较为强大,一旦检测到有恶意遮挡摄像头的行为,也会控制电梯运行。
  无论哪一个小区,只要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上岗”,电动自行车就不能再“乘梯入户”。“在没有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前,我们只能安排保安加强巡逻、劝阻,可是收效不大。自从有了这个系统,我们管理更方便了,也提高了小区的消防安全水平。”云水世纪明珠小区物业负责人说道。
  由于消除了电动自行车“乘梯入户”带来的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获得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挺好,安全有了保障”“自从有了它,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如此朴实的话语,显示出居民的安全感已极大增强。
●短板
有些时候还“看不准”“看不穿”
  不能不提的是,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提升小区安全指数的同时,还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
  或许有人还记得3年前“宝贝乘电梯被误认为电动车”的短视频。视频中,一个头戴蓝色卡通帽、身着企鹅外套的男童,站在电梯中央,抬头望着闪着警示灯的摄像头,听着循环播放的“电瓶车禁止入内”的提示音。当时,电梯内只有萌娃与其母亲。这位妈妈在短视频中配文:“弱弱地问一句,我们哪个长得像电瓶车?”
  这条短视频,引起部分网友的共鸣。有网友称,自己也遇到过婴儿车、行李箱或佩戴卡通帽的孩子被误判为电动自行车的事情。
  类似事件,也在云水世纪明珠、光信·国信嘉园等小区时有发生。2023年4月19日,云水世纪明珠小区一居民把一辆高档自行车推入电梯。令这位居民意想不到的是,这辆自行车竟被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误判为电动自行车。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为自行车拍照,并上传至后台。经过技术人员处理,电梯从此不再将这辆自行车拒之门外。
  这样的遭遇,对光信·国信嘉园的部分居民而言已屡见不鲜。一位女士说:“儿童滑板车被误认为电动自行车也就罢了。比较夸张的是,我那体积稍大的快递也会被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当成电动自行车。”
  记者在一些小区调查发现,部分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只能识别电动自行车,却对居民拎入电梯的电瓶“视而不见”。即便有的智能摄像头能够识别电瓶,但也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如果居民将电瓶装入袋中,那么智能摄像头就会“看不穿”。
  蓝劲松认为,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尽管具有极强的“安全意识”,但还需“进化”。
●举措
实现“零上楼”须疏堵结合
  治理电动自行车上楼,必须疏堵结合,这已是很多居民和物业管理人员的共识。
  钢结构主体、白色顶棚、智能充电桩……在云水世纪明珠小区,一个个可停放电动自行车的车棚内,很多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1元钱可充4个小时,价格不算贵,也安全。”业主任女士说。
  云水世纪明珠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该小区有1000辆电动自行车,为满足广大业主的充电需求,物业配套建设了5个停车棚、配备了200个充电端口。
  与云水世纪明珠小区仅一路之隔的文锦世家小区,则设有3个电动自行车停车棚、5个充电区以及150个充电口。
  相比于云水世纪明珠小区,光信·国信嘉园的居民幸福感更强。“我们运用科技手段从根源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问题的同时,还对地下车库进行合理规划,划定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并配备60个充电口,供居民免费停车、充电,从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蓝劲松表示。
  为了降低群众充电负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鼓励具备运营能力的街道办事处、居(村)委会、小区产权单位、业主委员会等自建充电设施。对于第三方建设运营的充电设施,上述单位还倡导小区产权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不收或少收场地租赁费用、不参与或降低收入分成,将让利空间用于降低充电服务费。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居民遇到他人将电动自行车推入电梯的情况,也会劝阻。倘若对方置若罔闻,物业就会派工作人员前去处理。
  实践证明,推广使用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的同时,持续完善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和充电桩的建设,让群众能够安心充电,才能为阻断电动自行车上楼加上“双保险”,从而营造出便捷、舒适、安全的小区环境。
记者 梁耀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