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讲故事 讲出韩旭辉一生的感动(上篇)
学习榜样事迹,传承榜样力量。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山西省委在太原联合召开追授韩旭辉同志称号表彰大会,追授韩旭辉同志“全国模范法官”“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就学习、宣传、弘扬韩旭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作出部署。
这期出版的《法治周刊》整理了韩旭辉法官生前部分同事的回忆文章,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韩旭辉法官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之事。
习惯于每天都要有所进步
在老韩的一份学籍表中,写着“当我会走路时,就在校园里玩耍,接触的是学生,听见的是读书声,看见的是学习情景”。长期的耳濡目染,让老韩习惯于每天都要有所进步。
1980年,17岁的老韩,从长治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国营惠丰机械厂工作。那时候,淮海、惠丰、清华三大军工厂,声名在外,工资、待遇都很好。但老韩仍然坚持向老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充实自己。1990年,老韩进入原长治市郊区司法局工作。
1993年,他通过考试,获取了“法律专业证书”。1996年,老韩考入原长治市郊区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马厂人民法庭、故县人民法庭和执行局工作。在此期间,老韩积极向老审判员学习请教,分析案例,交流经验,逐步积累起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为在审判实践中得到正确、全面、有效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2001年,他完成了山西大学自考本科法律专业的学习。
在马厂任庭长的11年间,老韩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学,向书本学,向老同志学,他还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语言、方式,说老百姓能够听懂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做到了“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他还带领全庭干警努力学,努力打造“学习型”法庭队伍,他担任庭长期间,共有5名非编制干警在他悉心教导下纷纷考入不同的单位,现在有当法官的,有当公务员的,有当律师的,还有当街道调解员的;他带过的法官、法官助理现在也都当了主任或入额成了员额法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学着他,发着光和热。(薛志军)
那盏孤灯在黑夜中闪亮
我记忆里的韩庭长,是一个以庭为家,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人。那是2014年的一个周末,我因为落了东西在办公室,不得已来到单位去取。当我到了法庭的时候,本应该漆黑一片的办公楼,却有一间办公室亮着灯。
来到楼上,我看见韩庭长正在伏案书写,整理卷宗,厚厚的资料摆满了韩庭长的办公桌。“韩庭长,你怎么在这儿?今天不是周末吗?”
我的声音引起了韩庭长的注意,他看到了我,笑着说:“有个案子明天就要开庭了,我再梳理梳理,大晚上的你怎么过来了?”“我落了东西回来取。”我跟韩庭长解释着,突然注意到,韩庭长的发际,在灯光下有些银色的反光。
我愣住了,于心不忍地问“韩庭长,都需要做什么?我帮帮你吧?”“不用不用,已经没多少了,你赶紧回吧,大晚上的注意安全。”
我拗不过,只得拿了东西离开单位,在我骑车驶离法庭大门的时候,不由得回头看向韩庭长的办公室。
因为马厂法庭位置偏僻,到了晚上,法庭四周冷冷清清,韩庭长办公室的灯光,在这片漆黑之中,显得有点孤单。
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具体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只记得看到那盏孤灯在黑夜中闪亮的时候,有些想哭。等我返回市区,看到街道的璀璨繁华,我不由地想,也许就是因为有无数像韩庭长那样的微光,才构建起现在这平安和谐的万家灯火。 (庞璐)
用心用情去对待当事人
2012年6月,我跟随韩庭长去原长治市郊区法院马厂法庭工作。当时法庭刚刚组建,我是法警队派驻法庭的司法警察。这一去,我们相处了五年多,五年多中,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司法工作者。
想起往事,脑海里的影像也不断浮现,我们一起挥汗如雨打扫卫生、一起在饭桌上讨论案情、一起勘查现场、一起走访群众、一起结伴而行、一起出差开庭……太多了,太多了,根本想不过来。每一个片段都倍感亲切,也都化成了刀绞般的难过。
韩庭长干工作不管不顾,经常是开庭到中午一两点才去吃饭,很晚才想起回家。曾几何时,也对他有过埋怨,说起早贪黑的工作图个啥!他总是平静而耐心地说,图个啥,就图个自己心安,老百姓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记得有一起离婚案件,一对原本恩爱的小两口反目成仇,在亲属的鼓动下在法庭上就闹了起来,而且越闹越情绪激动,韩庭长当即休庭,并制止劝说双方,在推搡中,当事人对韩庭长也有了肢体动作。我当时正在值庭维护法庭的正常审判秩序,看见这种情况,紧急之下,下意识地拿出警械想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为法官避险。这时韩庭长也看到了这一幕,却摆手示意我收起警械。事后我不理解地问,为什么自己已经有了危险还不让采取措施呢?他却说,如果当时动用了警械,事情也许会更加激化,加大矛盾的处置难度。
还记得,在国道309线上一辆大货车撞到村民家里的一起案子。韩庭长一次次往返奔波去河北找寻货车司机,一次次带着我们去受害村民家里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这起案件在出事几年双方都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顺利得以解决。在案件了结,停留在民房达几年之久的大货车被牵引出来的那一瞬间,我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法院人的那种责任和成就。看着当事人满意的笑容,所有的疲惫都是值得的!
无尽的追思和缅怀也不能让韩庭长回到我们身边,只能化悲痛为力量,传承他的作风,用生命践行司法为民初心,把模范精神化成工作动力,渊深者修诸己,汲养者惠于人。(苗军)
大案小案都把细节做到极致
“你们先开饭,午饭给我留一口就行。”韩庭长上午送两位当事人回家后到中午也没回来,只是打电话让大家别耽误吃饭。
大家差不多吃完后,韩庭长回来了,阴沉着脸说:“上午的老两口养了三个儿子,一辈子省吃俭用为他们娶妻生子,又张罗着儿子们盖房分家。如今儿子们都过好了,在村里都盖有新房,老两口却没地方住了,在村里租房住。哎!我把老两口送回去想了解一下被告们的情况和想法,见老人在,每个人都阴着脸沉默着,我告诉他们嘴上不想说,把情况都写在答辩状里也行!涵墨,他们不懂咋写,更不会去找律师,下午咱俩再去一趟。”下午一上班,韩庭长和我带着法庭为当事人编写的《常用文书格式》又出发了。路上韩庭长说:“我看着三被告总感觉也不像那种不孝的,可你说老人现在确确实实谁家都住不进去。咱俩呀,再去给他们送趟《答辩状》的格式,看能不能再了解点情况。”
进入村里,我们一一敲开三被告的家门,果真都是不爱言语的,看着韩庭长为他们仔细解释应诉通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又翻出答辩状,仔细告知如何积极应诉法官才能了解他们心里的疙瘩在哪里,也才能为他们解开家里的疙瘩。看着三被告不言不语地除了“嗯……”还是“嗯……”,我对这次送上门的服务深感无力。回去路上,我忍不住说:“对这种不孝子还客气啥,开庭判决就行了。”韩庭长说:“判决轮流赡养,到时候都带着疙瘩不执行怎么办?就算执行,老两口住得心里能舒坦?判决支付赡养费用,老两口一天比一天大,年龄不饶人,生活怎么办?”
考虑到老两口年岁已高,行动不便,同时老人赡养这种纠纷在村里比较典型,能起到法治宣传和教育作用,韩庭长又联系村里,筹办巡回审判。就在这次巡回审判中,三被告终于讲出了当初分家时自己心中的委屈,老两口也说出了自己的无奈,父子们在这一刻,终于将心里的怨气全部宣泄出来。不久后老两口就在儿子陪同下来法庭提交撤诉申请。韩庭长笑着对被告说:“我在家里是老大,人的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哪能计较那么多。”又对原告说:“孩子们都是好孩子,您老养他们有功也有福,孩子们可不是争夺那点财产啊,是争夺父母的那份爱,那份心,呵呵,大家都解开疙瘩,这多好!”
如今,一家人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这起公开审理的赡养案,也给当地老百姓上了生动的一课。 (郭涵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