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过春节
“春节”一词开始使用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两汉时期叫“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一首中国传统民谣,可以感受到春节的浓浓氛围。
祭天祈年全家欢聚一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选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沿袭几千年,春节成为我国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
年节也是祭天祈年的日子。
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就已经出现了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一年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到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元日后,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全民庆祝春节南北风俗不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
春节期间活动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联、年画、爆竹、压岁钱、花灯是春节最具有代表性的五种吉祥物。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计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也象征着生活富裕。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很多,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作方法。明、清时,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还有片炒、汤煮诸法。
纸短情长游子愿归故乡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年味,弥漫在车站港口。思乡心切的学子、农民工,满载着收获,满载着喜悦,满载着期望等候在车站港口,相互问候着,拿起手机,向父母家人报平安,恨不得自己能插上一双翅膀,瞬间飞往自己的故乡,投入亲人的怀抱。
回家过年,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甜蜜的憧憬。
年,就像一把集结号,吹着婉转缠绵的思乡曲,让在外的游子踏上回家的行程;年,就似那故乡的云,变幻着归去来辞的模样,像极了正在招手的母亲;年,就如那窄窄的船票,满载着千转百回的心,飘荡了一年终需安定;年,就是那清远的牧笛,就是那袅袅的炊烟,就是那红彤彤的灯笼,就是那彻夜不灭的明灯,招着手,暖着心。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盼啊,盼啊,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在这一刻,你有没有归心似箭?
回家的路又短又长,短的是距离,长的是心情。愿每一个远行的游子,都能够踏上漫漫回家路。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今年过年,回家,回家,回家……
记者 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