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2月0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6]

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常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然而,手术后的疼痛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合理的疼痛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
  一、合理摆放骨折肢体位置
  手术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将患侧肢体放置在保护位、休息位或功能位。对于下肢骨折,术后一般可以将患肢置于抬高位,通常高于心脏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感。移动患者时,护理人员的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牵拉痛。
  二、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
  疼痛不仅是生理上的反应,还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情感。骨折术后,患者往往会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这会增加疼痛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服务,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消除焦虑和恐惧,增强患者战胜疼痛的自信心。
  三、局部冰敷与热敷
  骨折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局部冰敷,以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度,减轻疼痛感。冰敷通过刺激皮肤冷感受器,使血管收缩,减少充血和肿胀,进一步缓解肌肉痉挛。冰敷时间一般为每次20—30分钟,每2—3小时1次。在骨折中后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效果,促进骨折恢复。
  四、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疼痛严重时,需要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根据疼痛的程度,可以选择阶梯治疗的方式。首选非甾体抗炎类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若效果不佳,可以选择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最后,才选择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止痛药物应按时使用,而不是按需使用,以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减轻术后疼痛。同时,术前2—3天可以预先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减轻术后疼痛。
  五、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是通过联合应用不同镇痛药物、PCA泵技术、局部麻醉药等方法,解决不同时期的疼痛病理生理机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降低单一药物的副作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
  六、早期功能锻炼
  早期的关节屈伸等活动有助于改善肿痛,促进骨折恢复。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优化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速度。锻炼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
  七、注意异常原因与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可能引起疼痛的异常原因,如出血、肿胀、固定太紧压迫血管和神经、骨折固定不牢固等。同时,要防止骨折术后引起疼痛的疾病,如血栓栓塞等。定期进行疼痛评估,检查疼痛缓解或加重的情况。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骨折术后的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提供科学、全面的护理服务。
赵丽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