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1月2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4]

我的“工程”情结

  □王安吉
  2018年5月中旬,我从孙迎东校长的来电中获知,运城电大(2020年12月更名运城开放大学)将依托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在运城区域内实施“农村两委主干学历提升工程”,要聘我为客座教授,参加教学活动。并且,迎东校长说是要把教育按“工程”来做。
  把现代远程教育安放在“工程”体系中来实施,我怀揣着惊诧与好奇欣然应答了邀请。静下心后,我却为这项“工程”的实施充满了种种疑虑。可当我拿到运城电大与临猗县委、县政府签订的“农村两委主干学历提升工程”的协议书和实施方案后,诸多的疑虑在瞬间消失了。因为再大的“工程”,只要有组织有保障,就能顺利进行。
“工程”队里一“匠人”
  当运城电大将我聘为“运城市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专家组成员、运城电大的客座教授”之后,我便与该校的“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2018年9月至今,我所授的课程是《农村社会学》《河东地域文化》,学员遍及运城13个县(市区)。诚如学员们所反馈,我授课的信息量大而实用,也接地气。2020年7月,临猗、永济首批农干学员毕业典礼大会上,我作为教师代表作了发言;2020年国庆节后,绛县、垣曲两县学员分别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我作为随从指导教师,结合绛县、垣曲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建设的现状即兴备课,为学员们做出了两场专题讲座。那时候,我只觉得电大这个“农干工程”,生产工序不少,“活儿”还很细。
“施工”场地一“队长”
  2021年初,我从一所高职院校退休了。运城开放大学又以“专家”名义返聘我继续工作。记得时值寒假,运城开放大学一班人却忙碌在“运城市公安民(辅)警学历提升工程”的启动事宜中。
  我清楚记得,运城市公安局与运城开放大学的签约仪式是在2021年腊月二十七日上午在运城宾馆举行的。年后的正月初七,原闻喜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因工作调动要离开单位,迎东校长让我前往闻喜团队工作,并任命我为闻喜“工程”中的“施工队长”。当时闻喜农干的学员已达到343人,社区干部学员有60人,民辅警工程学员60人。闻喜教学团队是一个较大的施工单位,招生注册、线上辅导、线下送教、实训实践、教学总结、成果汇报、毕业典礼……在“工程”的闭环管理中,我很快进入了角色。
跟着领导搞“设计”
  迎东校长是一位很有计谋的领导,善于在工作中预先制定方案,及早规划蓝图。闻喜社区干部学员要到盐湖区两个社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闻喜和绛县的学员国庆节后要举行毕业典礼、农干工程的做法要申报国家品牌项目、开放体系要进行教学评估、要在运城举办首届全民终身学习周的活动……无论工作再繁忙,工作任务一经“策划”,迎东校长就带领团队抢抓机遇完成。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运城开放大学团队的“正”气和“争”气,总让人记忆犹新,为之叹服。
  2021年“运城市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项目,被教育部推介为“全民终身学习十大品牌”后,孙校长很快又提出了“三新”,一是开放教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县级开放大学体系建设,要在转型发展中有新的突破;三是“农干工程”要有新的拓展。于是,2022年初,启动了运城市“农村(社区)两委成员大专以上学历提升全覆盖”工程。该项目创新点有二:一是生源从农村主干拓展到了新换届的两委成员及后备干部;二是这项工程是运城开放大学与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发文。
大家一起去“开发”
  10年前,运城电大率先谋划同运城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办学,举办了“计生干部学历提升和专业技能”双证培训;与运城市总工会联合发文,开展了两期“劳模学历提升班”培训。如果说,运城开放大学如今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已发展到了3.0版,那么,10年的这些系列“工程”就是1.0版。这也充分说明,孙迎东校长一班人很早就有一种把远程教育按工程来做的“工程意识”。
  我在运城开放大学工作这几年,深有感触。运城开放大学总是走在奋进路上,一步步不是在“设计”,就是在“开发”。领导班子成员人人都成了“设计师”,中层干部全都忙碌在“工程开发”的路途中。他们研究市场需求,尝试过与相关部门联合办学,探究过非公企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学历能力双提升,试图与当地的多家企业意向办学……在这众多的办学探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由乔文明副校长牵头,运城开放大学与北航新能源的联合办学顺利实施了;通过张敏燕副校长的努力,农村干部中仅有初中学历的学员在取得中专学历后又顺利完成了中、专学历衔接。王亚香同志任运城开放大学校长后,积极与民政部门、市教育局、市卫生护理学院联系,拓展了“民政干部学历提升”“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学历能力双提升”等工程,同华兆控股集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程”也取得了新进展,让“工程”和项目在办学特色方面得以延续。
“探究”之中出成果
  多年来,运城开放大学通过“五结合”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八育人”工作原则,构建了大思政教育格局,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形成了“4+2”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还形成了“基地实践、专题讲座、校村(社区)对接、阵前指导”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2022年,运城开放大学在全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优秀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2022年,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一名学员荣获山西省三等奖;2023年,与山西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优秀创新活动中,学校荣获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2024年该校又有学员积极参与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活动。
  2023年11月,国家开放大学农医类专业成果评选与展示活动运城现场会上,由运城开放大学孙迎东同志主持提交的成果《基于五结合八育人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在成果的评比中荣获三等奖。运城开放大学作为本次教学成果评选中活动中唯一一所获奖的地市级开放大学,其实践教学成果受到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开放大学的170余名专家的充分肯定。
  2024年4月,运城开放大学与临猗县合作实施了“乡村振兴骨干学历能力双提升工程”,将培养对象由农村两委干部扩大到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和返乡的人才。实现了农村人才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的提档升级。
  ……
工程始末“亮点”多
  从“农干”工程到“社区干部”学历提升,从“公安民(辅)警”工程到村“两委成员”全覆盖,凡涉及“工程”项目,必少不了开学典礼、实训实践、成果汇报和毕业典礼几大重要环节。这是孙迎东同志项目办学中另一个“出彩”点和创新点。他常常通过一些“必要的形式”,坚持导向思维,要求在会议主持词撰写的“设计”方面做足文章,体现思政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把每一次大会都变成一场生动的思政教育课;在成果汇报和毕业典礼环节,坚持“学员讲给学员听”,让优秀学员上台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成就,或者通过学校拍摄的VCR,使受教者获得更立体的感受。在国家开放大学农医类专业成果评选与展示及观摩活动中,运城开大竟在小剧场里展示了大思政:呈现河东文化之魂,凸显文化育人精髓;通过教学案例展示,尽述实践育人成果;讲好运城思政故事,刷新课程育人内容。全体与会代表称赞运城开放大学实践育人成果“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形式灵活,成效显著”。
  退休后,我重返工作岗位,有幸成为运城开放大学一名“工程师”。每当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顺利完工,那种满足感无以言表。
  其实,在“工程”领域,创新是永恒的追求。“工程”实施不仅需要技术知识,还需要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这让我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常常在想我的“工程”情结,不仅仅是对“工程”本身的热爱,更是对“工程”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力量和人文情怀的认同。
  (作者单位系运城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