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1月2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18]

全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访吕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丽

  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住战略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应对。要深刻领会机构改革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新时代老龄工作职责定位,推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民政系统作为老龄工作统筹协调和落实的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推进新时代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吕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丽接受《智慧生活报》专访,介绍了吕梁市老龄工作近年来的特色、亮点,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
  《智慧生活报》:国务院将全国老龄委职责划入民政部以来,各地纷纷进行相应的机构改革,吕梁市老龄委在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丽:我市紧紧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根据机构改革有关老龄工作划转精神,市本级:将原市卫健委老龄科划转调整为市民政局直属正科级参公事业单位,更名为吕梁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县级:13县(市、区)全部完成机构改革划转,并明确职责。二是上半年对老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各成员单位职责做了调整,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民政局、卫健委、人社局、组织部和政府办主要领导为副主任,成员单位扩增到34家,各部门协同发力,形成强大的老龄工作合力。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智慧生活报》:杨局长,吕梁市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
  杨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我市积极谋划,在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上持续发力,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兜底养老服务。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相应的社会救助范围。加大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提供服务。
  二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立足市情实际,制定发布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对象、项目、内容、类型、标准,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三是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推进建设以县级护理型中心敬老院为中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农村互助养老设施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品牌化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
  四是积极培育银发经济主体。打破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壁垒,推动银发经济政策、资金、信息等直达快享。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
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智慧生活报》:下一步,吕梁市对老龄工作有什么安排部署?
  杨丽:吕梁市的老龄工作将从四个方面突破:
  一是完善老龄政策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推动全市老龄事业发展的规划、政策、措施,协调和推动重大涉老工程、项目等;出台《吕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吕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吕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将其作为全市老龄委日常运转的基本制度和规矩认真贯彻落实。
  二是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持续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和“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积极倡导为老志愿服务,加强对困难老年人的关心慰问,对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等活动;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老年人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关爱等宣传教育活动,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视专栏等形式,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在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呼吁对老年人的关注,推动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泛共识。
  三是加强人才建设。积极申请人员编制,扩大老龄队伍;引导企业探索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银发群体“余热”,实现“以老助老”,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作用,真正实现老有所为;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人才培养,联合吕梁卫校设立了护理员实训基地,健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为全市养老产业输送更多专业化人才。
  四是老龄事业产业协同发展。事业性产业性是养老服务工作的“车之两轮”,它们的协调转动将推动养老服务更稳更快前行。吕梁市的养老产业发展是短板、弱项,下一步应重点积极培育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并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老龄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助力吕梁市老龄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记者 乔阳 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