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1月2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阿尔茨海默病筛查惠及我省六社区

“忆”起守护让“橡皮擦”擦慢一点

  衰老是人类无法规避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60%—80%。
  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会随时间推移不断恶化,随着认知能力下降、行动能力减退,会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普及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诊、早治的观念就显得极为重要。
  去年,我省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健康指导试点项目在侯马市浍滨街道秦村北社区启动,随后,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等组成的专家组分赴太原市、长治市、忻州市的6个社区进行筛查。今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国家核心高级认知中心和各地的认知中心再次对这6个社区进行回访。

  试点筛查让遗忘“更慢一些”
  张喜娥(化名)今年80岁,生活起居都由83岁的老伴儿料理。见到张喜娥时,她坐着轮椅,老伴儿手里拿着一张小纸片,上面记录着张喜娥的一些症状:不愿与人交流、胆小、固执、健忘、有碎步,以前的事能记得,可对于刚发生的事却记不住,总觉得家里有异味,家里有人也得上三四道锁。“大娘,我说三个词,你记住,一会再重复说一次。”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张喜娥进行了第一阶段测评。测试结果很不理想,复述词语时她只记住了一个词“香蕉”。第一阶段测评结果显示,她的主观认知得分为3.5分,比较低。第二阶段结果同样不太乐观。
  对此,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国家核心高级认知中心负责人李阳再次对张喜娥进行了细致问诊,最终确定老人需进行认知方面的治疗和干预,才能让老人遗忘得慢一些。
  这是去年由山西省卫健委老龄处指导,省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持,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的山西省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健康指导试点项目中见到的一幕。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年)的精神要求,省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在省卫健委老龄工作处的指导和支持下,把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试点项目作为 2023年重点工作列入工作日程。从去年3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调研,最终选取了6个社区(村居)作为试点,其中4个试点为近年来创建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村居)”。
  阿尔茨海默病筛查项目试点落地落实,旨在提早发现和干预患者,为当地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怀,并探索出一条符合山西特点、具有山西特色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的有效路径。
  筛查活动持续4个多月,专家组先后走进临汾市侯马市浍滨街道秦村北社区,太原市小店区殷家堡社区、迎泽区劲松社区,长治市武乡县故城镇故城村,忻州市宁武县凤凰镇幸福社区,长治市黎城县西仵村开展筛查并对存在认知障碍风险的老年人给予健康指导和诊断治疗。
  通过此次筛查工作,在我省6个社区中发现认知障碍高危人群640余人,疑似认知障碍患者133人,筛查率达到80%以上,并对他们进行了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有效延缓了疾病的发展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数字化和AI工具提升筛查速度
“阿姨,您把它戴好,眼睛盯住那个小点。”今年9月13日,在太原市小店区殷家堡社区卫生服务站“AI眼动检测室”,居民正在接受EyeKnow智能眼动分析评价系统的测试评估。
  当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国家核心高级认知中心医疗专家对殷家堡社区2023年筛查出的部分阿尔茨海默病高危人群进行回访。
  刘军生(化名)和李小莲(化名)老两口于去年接受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他们的测评结果均为正常。今年,医护人员对殷家堡社区回访时,两位老人再次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李小莲为正常,但老伴儿刘军生认知功能较去年略有下降,医护人员建议刘军生拿到筛查项目汇总结果后,前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进行进一步的认知评估。“去年,在筛查时,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开发了平板电脑的社区认知筛查平台。筛查内容主要包括AD8认知筛查、SCD9主管记忆减退筛查及MMSE、MoCA等认知综合筛查量表,同时对老年人群开展眼动追踪及步态评估。”李阳说,医护人员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分等方式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将筛查人群分为认知正常、认知高风险及认知障碍三类,对认知高风险人群进行健康宣教、高危因素干预等措施,对于疑似认知障碍患者,进一步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今年,中心针对去年筛查出的阿尔茨海默病高危人群进行回访时,运用了先进的EyeKnow智能眼动分析评价系统进行认知功能筛查,这套系统借助人工智能AI,自动化处理能大大提高筛查效率,让更多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检查。再结合量表测评、眼动追踪和步态评估等评估结果进行健康宣教、认知训练和疾病治疗等针对性处置。“截至今年10月,殷家堡社区认知高危人群中,除近期不在本地的老年人,已全部完成回访。”李阳介绍,经过近一年的健康宣教,老年人参加回访积极性很高,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率明显提升。
需多方支持一起守护智慧之光
  阿尔茨海默病会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怎样的负担?
  曾有人援引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教授凯博文《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书中的话,“随着痴呆症的发展,照护中的糟糕时刻会迅速累积,并最终达到某种程度。到那时,家庭照护者要是不曾接受过任何有关照护的训练,就会轻易被打垮”。
  患者记忆力衰退,出门会迷路,日常生活吃饭都成了问题,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情绪的波动,甚至伤害自己或他人;家庭成员为了照护患者常常会精神疲惫。鉴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巨大危害,脑健康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每年9月份也被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李阳说,阿尔茨海默病需要根据病情定期随诊。患者要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疾病,学习与病共存,“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痴呆症是复杂的健康问题,但通过加强筛查工作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从而减轻患者和家庭的负担并提高社会整体的健康水平。”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好的照料方式至关重要。保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环境,做好患者的服药管理,也可以给患者随身携带定位手表或在内衣上安放定位器等,防止走失。李阳呼吁,加强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支持,培训更多有认知障碍照料能力的护工,通过社区、日托、专业养老院等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至关重要。
  守护“老小孩”,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爱,更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然而我省社区筛查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如筛查资源有限、专业人员不足以及公众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和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并提高公众认知度以推动阿尔茨海默病社区筛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记者 高万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