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1月1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山河表里秀诗心一片丹——前贤咏晋留题译讲之四

“龙兴”故地的明君御笔唐太宗《谒并州大兴国寺》

  张恒

  唐太宗李世民,曾祖父是南北朝西魏重臣“八柱国”之一,祖父在北周时期也是柱国大将军、受封唐国公。后杨坚篡权北周,建立隋朝成为隋文帝,世民的祖母是文帝皇后独孤氏的姐姐,其父李渊承袭唐国公,曾担当隋文帝禁卫武官,隋炀帝是他的亲姨表弟。
  炀帝大业十一年,即公元615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年轻的世民随父驻节此地。彼时,因炀帝失政,国势混乱,群雄蜂起,世民“知隋必亡”,就积极“推财养士,结纳豪杰”,获得了“太原公子”的美誉。
  大业十三年,炀帝巡视江都(今江苏扬州)时受困,世民力促其父乘机“举义”起兵南征。但行至今山西霍州时,遭遇隋朝猛将宋老生的两万精兵强势阻击,又逢“久雨”不息,粮草断绝,形势非常不利,李渊有所惧怯,准备退回太原。世民哭谏“军门”,坚决主张速战速进,终于通过诱敌智胜等手段,击败忠贞有余、谋略不足的宋老生。继而突破多重阻击,攻占了长安。次年,炀帝被亲随宇文化及等人缢杀。李渊登基建立唐朝,庙号高祖。
  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其兄太子建成与弟元吉,迫父退位为“太上皇”,夺权继位,庙号太宗。太宗登基后修史,虽有夸饰篡改成分,文治武功确实不同凡响,史称“贞观之治”,也实至名归,够得上出类拔萃的明君。
  太原是李渊“龙兴”之地,又曾为唐国公,故定国号为“唐”。但太宗吸取炀帝劳民伤财的“巡狩”教训,登基多年再未重返太原,直到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亲征高丽,夏历10月回师时,才由定州西折过井陉口,腊月十四日驾幸太原。
  阔别已久,今非昔比,太宗自然感慨系之,心情颇佳。除夕夜“召侍臣赐宴守岁”,并即席赋诗: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
  “灰琯”是古代测试节气变化的器具,也借指时令代序。年后,太宗又到大兴国寺参拜,留下了诗作《谒并州大兴国寺》。按照唐代宗存世诏书所记,大兴国寺全称应该是大唐兴国太崇福寺,寺内有“高祖神尧皇帝”也就是李渊当年的“起义处号令堂”等“圣迹”。又据敦煌写本《往五台山行记》中称,“在河东城内,第一礼大崇福寺,入得寺门有五层乾元长寿阁”。可见,这是当时太原最有名也最壮观的寺院,具体方位以及其他记载已难查考,只有唐人吴少微所撰《唐北京崇福寺铜钟铭并序》一篇完整的文字传世,为此处的某些亮丽留下了些许记载。北京所指,就是唐代的太原。太宗之诗与白话译读如右。

注释
  上元节后,太宗又去拜谒晋祠,“正月廿六日”御笔亲撰亲书《晋祠之铭并序》,盛赞此地风水“挺秀”“标奇”,颂扬其父“发迹神邦”,得以“举风电”“笼天地”而成就“洪业”,称自己今日“临汾水”“仰灵坛”更加“肃志”,祈望能够“勒芳猷于不朽”“镌美德于无穷”,将王朝的“令誉光于千载”。太宗这通碑刻,最早立于汾西太原故城的乾阳门街。宋代故城毁弃,移入晋祠。后历尽沧桑,也不断得到有识之士,如清代乾隆太原籍二甲进士杨二酉等人的保护,定名“贞观宝翰”终于留存至今,成为太宗唯一的行书刻石真迹、我国文化圣殿的绝世奇珍。 制图 张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