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心呵护成长
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来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人情感的部分。
下水作文
那一次,我真 欣慰
多年以后,面对穿着相同校服的不同脸庞,我还是会想起那个秋意渐浓微风凉而心底骤暖,分外欣慰的早上。
十月下旬的龙城尚未褪尽夏日的鲜活绿意,但随风飘落的银杏叶铺成的金黄色地毯与清晨钻进衣领袖口的阵阵寒风无不提醒着行人已至深秋,天寒需加衣。奈何自己后知后觉,裹得再严实也无法挽救感冒后仿佛生锈般涩痛的咽喉。
上课时,不禁将手掌紧紧“吸附”在讲桌之上,手臂绷直,将全身的重量“卸”在讲桌上,减少“身体电量”消耗。平日里分外活跃的班级今天因课前座位大变动而状况百出,有的同学在悄悄和还未安顿好的新桌斗做斗争,时不时弯腰捡起从桌斗中滑落的书本,有的同学对新同桌充满好奇,掩耳盗铃式地将手挡在嘴上小声交谈……眼神的震慑与讲解试卷时穿插的提问显然无法使学生收心。面对学生们的不在状态,我不禁暂停讲课,想要强调一下课堂纪律。
“咳—咳—咳!”还没等我开口,一连串短促而剧烈的咳嗽声突然从嘴里“砸”到地上,“砸”出一片错愕与静谧。孩子们惊诧地抬眼看着我,眼神里多是紧张关切,后又羞愧地低下头,身子却已坐得笔直,左手与握好笔的右手交叠,随时准备记笔记。当下,心间升腾起一阵暖意,欣慰带来的愉悦感受铺天盖地涌来,渗入全身细胞,因生病失去的力气也一点点被注入体内,紧张沙哑的嗓子也在此时痛感立减。无言的关心与尊重、理解在这一方教室涌动,求知的目光与自觉修正的行为着实令我欣喜、宽慰。
“啪嗒!”本子又一次从桌斗里掉在地上,打破了此时的平静。只见平时最为调皮的孩子眉头紧皱,眼睛瞪得溜圆,嘴巴抿成一条线,侧头看着本子所有者,发出无声的“谴责”。另一个孩子慌忙把本子捡起,用力塞进书包里,生怕它再掉出来似的又使劲往里推了两下,利落安置好本子后小心翼翼抬头,眼里的歉疚满得快要溢出来。
我缓缓问道:“第十三小题仿写拟人句谁来回答?”掉落本子的同学眼睛瞬间被点亮,举起右手,起立后答道:“小雨‘啪嗒啪嗒’地和妈妈念叨着今天的趣事。”课堂有条不紊地推进,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积极分享着自己的答案。
那一节课,窗外的天阴阴的,我的内心却晴朗无云,分外欣慰。脑子里回想着孩子们温暖、及时的改变与充满想象力的回答,身体像灌了一大口热水,由内而外涌出暖意。
“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育也是协作奏响的音符,互相治愈,共同成长,谱出最珍贵、缓缓流淌的情感乐章。杨楠:太原市进山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曾获“国家奖学金”,甘肃省 “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曾在《美与时代》一刊发表论文《论罗伯特·塔利“处所意识”思想研究》。
学生作品
那一次,我真 不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题记
盛夏有橘子味的汽水,有被风吹起的衣摆,还有早已明白却难以从容接受的离别。那一次,我真不舍。
日历被一页页撕去,毫无挽留,望着风中摇曳的风铃,听着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曲,不知何时,泪水浸满了眼眶……打开那扇记忆的阀门,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那一天。
咔嚓一声,相机将我们定格在那一刻。“毕业照拍完啦,要毕业了……”微风拂面,恋恋不舍地望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校园;望着朝夕相处的同学;望着和蔼可亲的老师,鼻子不禁一阵发酸。“发什么呆呢,回教室啦!”同学在眼前挥了挥手臂,“好……好!”双脚踏进教室,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回忆……曾经的“毕业”,我们是过客;现在的“毕业”,我们是主角。“愣什么呢,快来吃蛋糕啦!”我缓缓接过蛋糕,尝了一口,奶油香满溢,可我却心不在焉。这时班主任喊话:“同学们,在签名墙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语吧!”我顿时来了兴致,兴冲冲地在墙上签上名字,并附言道:“祝六年一班每一位同学前程似锦!”写完便走到自己的座位上,默默看着同学们的一笔一画,却猛然惊觉——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后面用红色记号笔画上了一颗爱心,同学们也在签名墙上写下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一帆风顺”“来日方长”“有缘再见”……不舍的情绪在这一刻达到了极致,眼泪夺眶而出,此时我真想大喊:“六年一班的同学们,我好舍不得你们呀!”可惜由于自己太过胆小,以至一直哽咽,反复在心里呐喊,却无法开口。
恍恍惚惚间,小学生涯已经结束。在熟悉的校门口,在同学们奋力的拥抱中,在一声声“再见”中,在一次次放下又抬起的挥手中,告别了我们真挚且温暖的六年时光。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的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在遥远的未来,可能我们已难以如约再见面,但至少在这一刻,我真不舍!我是如此惦念你们,我亲爱的六年一班的同学们!
进山中学C2406王浩辰
点评:文章选取小学毕业分别时的场景,表达出对同学们的眷恋与不舍,巧用题记,首尾呼应,擅于运用心理描写,并在第二段模仿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开头,语言生动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动人。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