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2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6]

心搏骤停,“黄金四分钟”如何把握?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高达55万,平均每天约有1500人因此离世。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公众对心脏急救知识的匮乏和急救意识的淡薄。在心脏急救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黄金四分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本文将详细阐述心搏骤停的相关知识,并重点介绍如何把握这“黄金四分钟”。

  心搏骤停:生命的紧急刹车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射血功能,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进而引发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甚至发生在看似健康的人身上。一旦心搏骤停发生,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将在短时间内因缺血缺氧而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导致死亡。
  “黄金四分钟”:生死时速的较量
  “黄金四分钟”是指从心搏骤停发生到开始进行有效心肺复苏(CPR)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够迅速启动急救程序,患者被救活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研究表明,在心搏骤停发生后1分钟内进行电除颤,患者的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存活率则下降至50%左右;超过10分钟,即使患者被抢救回来,也很可能是脑死亡状态。因此,“黄金四分钟”是心脏急救中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
  如何把握黄金四分钟?
  1. 快速识别心搏骤停。目击者需要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搏骤停,这通常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和检查颈动脉搏动实现。如果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仅有喘息样呼吸,且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判断为心搏骤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不要求必须检查颈动脉搏动,因为这一过程可能耗费时间且存在误判风险。
  2. 立即呼救。确认患者心搏骤停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简要说明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同时,可以呼叫周围人前来帮忙,以便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进行初步抢救。
  3. 实施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
  胸外按压:让患者平躺在坚实、平坦的地面上,双手交叠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应达到5~6cm,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每次按压后应确保胸骨完全回弹,避免按压中断。
  人工呼吸: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首先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采用仰额抬颏法开放气道,捏住患者两侧鼻孔,用口对口或简易呼吸器向患者口中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1秒以上,直到看到胸廓隆起为止。一般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AED设备,应尽快使用。AED能够自动识别患者的心电图,并在需要时自动进行电击除颤。使用AED时,应按照设备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进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AED不会对无心率且心电图呈水平直线的患者进行电击,因此在使用前无需担心会误伤患者。
  5. 等待专业救援。在进行心肺复苏和AED除颤的同时,应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一旦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应立即将患者交接给专业人员处理。
  增强公众急救意识与能力
  面对心搏骤停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黄金四分钟”的把握不仅依赖于急救人员的专业技能,更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因此,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急救知识普及: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心搏骤停的危害性和急救的重要性。
  推广AED设备:在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商场等地广泛设置AED设备,并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鼓励更多人参加急救技能培训课程,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AED使用方法。同时,建立志愿者急救队伍,为社区提供及时的急救服务。
  心搏骤停是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而“黄金四分钟”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时刻。通过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推广AED设备的使用以及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为心搏骤停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更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冬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