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2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监护下的挑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和肺重量增加、肺含气组织减少。该病症以呼吸频速、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弥漫性肺泡浸润为主要临床特征,具有高死亡率和复杂的治疗难度,是重症监护室(ICU)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一、ARDS的定义与历史
  ARDS的定义于1967年首次明确,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修订。1988年,一个更明确的临床定义量化了生理性呼吸损伤的严重程度(肺损伤评分)。1992年,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重症医学学会(ESICM)联合发布了AECC(美欧共识会议)定义,进一步明确了ARDS的诊断标准。2012年,ESICM在柏林召开了ARDS定义工作组会议,提出了ARDS的柏林定义,并强调了氧合障碍和影像学表现的重要性,从而成为当前广泛接受的标准。
  尽管柏林定义在ARDS的识别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例如,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机械通气和无创通气等条件难以满足,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被准确诊断。因此,近年来对ARDS定义的扩展和修订成为研究热点。
  二、ARD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ARDS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肺炎、非肺部感染、创伤、输血、烧伤、误吸或休克等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ARDS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当远距离的组织外伤或感染发生时,多种炎症介质被释放入血液循环,启动SIRS过程,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肺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间质肺水肿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继发性缺乏。这些病理改变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部气体交换异常,引发严重低氧血症。
  三、ARDS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ARDS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多见于严重外伤、休克、重症感染的病人。患者常出现呼吸增快、呼吸困难、三凹征、鼻扇等体征,严重时伴有发绀及胸凹陷现象。在病程的不同阶段,ARDS的X线表现也有所不同,从早期的无异常或轻度间质改变,到中期的细小网状浸润和肺间质性积液,再到晚期的弥漫性浸润性阴影。
  医生诊断ARDS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和血气分析结果。目前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为:急性起病、PaO2/FiO2<200(不论PEEP值多少)、X线胸片显示双侧阴影、肺嵌入压正常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创脉搏血氧测定方法和超声成像也被越来越多地用于ARDS的诊断。
  四、ARDS的治疗挑战
  ARDS的治疗复杂且需要长期住院,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机械通气、药物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1.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ARDS治疗的核心手段,目标是维持气体交换,同时避免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VILI)、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呼气终末正压通气(PEEP)是常用的通气模式,有助于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能力。然而,机械通气的使用也存在风险,如过度通气导致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ARDS的辅助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可能缓解某些致病因素对肺的损伤。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且需警惕药物副作用。
  3. 体外膜肺氧合(ECMO):ECMO是一种高级的生命支持技术,通过体外循环和氧合,为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提供呼吸支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ECMO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ECMO的使用也存在高昂的费用和复杂的操作要求,且其疗效尚存争议。
  五、ARDS的预后与未来展望
  ARDS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尽管近年来在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死亡率仍然较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ARDS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重症监护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对能力,也是改善ARDS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通过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ARDS这一重症监护下的呼吸挑战。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死亡率和复杂的治疗难度。在重症监护室中,ARDS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和方法,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命功能。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ARD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欧阳暾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