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表里秀诗心一片丹——前贤咏晋留题译讲之二
驾幸河东的中流浩叹:汉武帝《秋风辞》
汉武帝刘彻是汉高祖刘邦曾孙,景帝刘启的少子,18岁登基。在位54年间,抗击匈奴,开拓西域,破楼兰、车师诸国,又平定西南夷与朝鲜等地,疆土大为扩展。并完备吏治,革新币制,兴修水利,屯垦边塞,尤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延续两千多年的正统意识形态,算得上是彪炳青史的一代雄主。
武帝与山西,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武帝的同母胞姐,嫁给了汉初功臣、平阳侯曹参的曾孙曹寿,世袭“食邑”,被称为平阳公主。武帝首任皇后陈阿娇,是其亲姑姑长公主的女儿,武帝四五岁时,长公主曾将阿娇“抱置膝上”问道,“欲得妇不”?武帝回答“想”,长公主指着女儿又问“阿娇好否”,武帝回答,“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来源。实际上,武帝虽然将陈阿娇封为皇后,二人相处却不和谐。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武帝登基两年就将钟爱的女子卫子夫纳入宫中,未久又封为夫人。
据《史记》等典籍载,卫子夫,河东平阳人,本来是平阳公主府内的“讴者”(歌女)。平阳公主因武帝无子,就为其有意蓄养了“良家”女子10多人,一次武帝来访,却哪个也看不上。就餐时,歌女卫子夫出场,武帝一见即“独悦”,当天休息后就将卫子夫接入御车“幸”之,而且“欢甚”。
平阳公主见状,赶紧将卫子夫择日“奉送入宫”。此后,卫子夫“尊宠日隆”,生了三女一男。
出身“娇贵”的阿娇又怒又妒又着急,为了给自己“求子”花掉了“九千万”,依然无果。这样折腾了将近10年,最终还是被武帝废掉。两年后,武帝正式册封卫子夫为皇后,儿子立为太子。
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也受到重用,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成为远征匈奴的名将。可是,武帝晚年却因为猜疑有人以“巫蛊”就是用桐木制作小偶人埋到寝宫附近咒其死亡的巫术阴招加害自己,因此大兴杀戮,导致宫闱与朝廷的动乱,迁延数年以致两位公主被诛,太子也遭到佞臣诬陷,被迫反抗,事败亡身,执掌内宫38年的卫子夫悲愤自尽。
晚年武帝有所悔悟,修建思子宫,下《轮台罪己诏》为一生过失自责,成为我国第一份保存完整的帝王检讨书。
武帝在位期间多次“巡狩”全国。元鼎四年即公元前113年,武帝乘楼船“驾幸河东”,经黄河入汾水,“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即今山西万荣一带汾水之南的高处建立土地女神庙,武帝“亲望拜”如拜“上帝礼”。此后到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又数次前来祭祀。在某次祭祀途中,武帝即兴而赋,成诗《秋风辞》,但究竟何次史籍并无明确记载。辞与白话译读如右。
辞中的“佳人”,有人认为指贤士,有人认为指武帝宠爱的李夫人,甚至有人解为所祭拜的后土女神,而更多的可能是即兴吟咏时的泛指。“汾河”中的“河”是古代黄河的专称,“汾”则指汾水。
《秋风辞》南北朝的《昭明文选》最早选入,宋人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时,援引野史《汉武帝故事》称,“帝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认为,辞有“《离骚》遗响”,是“乐极哀来”之作。而从其整体意境审视,虽然有些欢乐内容,更多的还是深秋苍凉的景观,水一般流逝的光阴,使九五之尊的天子悲从中来,从而赋就这首帝王感怀的千古名作,被鲁迅称赞为“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如今,万荣县仍有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307年的刻石《秋风辞》以及清代建筑后土祠存世。 制图 张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