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2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7]

孜孜以求悉心撰述诗如丝竹译似珠玑

——山西大学教授张恒讲述《弦歌三晋》的写作旧事

  “前贤遗墨,留吟妙语,一人一诗,一诗一译,诗如丝竹,译似珠玑,多彩轶话,灿若霓虹。”这段封面题词,寥寥数语就将《弦歌三晋》一书的内容作了精准概括。150位先贤,150首诗歌与白话今译,150段轶闻趣谈,《弦歌三晋》将发生在三晋大地上的悠悠往事,通过诗歌+故事的形式,尽量囊括,呈现纸面,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
  近日,记者对该书作者山西大学张恒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讲述撰写背后的故事以及书中的内容亮点。
由一场晚会萌生的编译情结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编写《弦歌三晋》这样一部著作的想法?其中有什么缘由吗?
  张恒:《弦歌三晋》最初的构想萌生已久。2006年,我校团委准备举办一场咏晋古典诗词音乐歌舞晚会,约我撰写文本。于是,我从中华诗歌之祖、帝尧时期的《击壤歌》开始,选出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人的近20首诗词,并一一予以白话译读。经过主持排练、舞美设计,一场名为“仰沧桑青史、咏斑驳华章”的晚会成功亮相。
  别开生面的内容,学生们精彩的表演,赢得热烈反响。当年6月20日,《山西日报》将我的文本在“经典山西”一栏中整版刊出。此后,我又以此为主题,在校内校外做了二三十场讲座。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山西教育出版社刘立平总编辑看到了我的资料,他认为像这样有诗有译又有故事而且定位山西的作品目前尚无,是宣传地方历史文化的不错选题,可以为家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总编辑的高度信任,激活了我的精气神,于是72岁的我开始了也许是此生最后一次艰难的文字跋涉。
多方探寻大量翻阅最终选定150首诗歌
  记者:三晋历史上的名人很多,他们一生中创作佳作无数,您是如何精准选中一首诗作,并将其与山西进行链接的?
  张恒:山西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山川风物多彩多姿,历代前贤留下了无数斑驳陆离的咏颂诗章,其中出类拔萃但鲜为人知者也相当可观。因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深入钩沉,广泛开拓,进而确定人、景、事三条选择线索,列出详尽的索引清单,力争将有关山西的著名人士诗作、赞颂山西景观的精美诗作、反映山西历史大事的诗作,以及所附载的人物事略、轶闻趣话充分搜罗。
  为了避免谬误,我跑了无数次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还有北京的图书馆,逐页浏览了原版的《山西通志》与各府、州、县志中的“艺文志”,涉猎不少杂书及山西历代碑碣刻石的有关汇集,拍摄了几千张照片,还托人找到一些珍品资料。渐渐有了诸多惊喜发现,也使一些尘封的宝贵诗词得以再现。三年多时间,经过反复掂量筛选,终于链接起150首描写对象绝无重叠的诗作。
还原历史探寻孤作艰难中掺杂着惊喜
  记者:寻访过程中,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请举例说明。
  张恒:如果像通常做法,一位作者选几首诗,再简单介绍几句生平,工作就非常容易,但书必然落俗。我的目标是,“一人一诗,一诗一译”,这样150首诗就是150个作者,150篇白话译读、150段趣味故事,只有这样,书才能好读、好看。如此,我的工作难度势必大增,自然也有了不少难忘的情景。
  比如元好问,写了两千多首诗词,我选了《过阳泉冯使君墓》,该诗最初并未被收入其诗集中,直到清代才被后人发现并补录其中,而其碑刻真迹至今仍然存在。
  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我选择了反映其英勇善战的诗作《三垂冈》,毛泽东曾为其亲笔书录。
  比如名臣韩愈、范仲淹、文彦博、于成龙、陈廷敬,戏剧大师孔尚任,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金农等,我都将他们的山西经历与相关作品尽量挖掘。
  再如山西名胜景点,云冈石窟,我选了最早的一首,即描写雕像加大殿整体氛围的唐代诗作,而描写太原双塔寺、交城玄中寺、平遥市楼、双林寺,还有普救寺、广胜寺、永乐宫等的诗作,基本上是从史志中翻找出的古人孤作。其中不少诗作,至今鲜有人知。
  记者:我能感觉到您心怀炽热乡情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您能不能更详细地介绍一些其中的细节甚至艰难呢?
  张恒:细节肯定不少,艰难不敢自道,但有些情况确实让我镌心铭骨。比如,一次翻《山西通志》时发现一篇明代大灾时山西巡抚何乔新写的“人相食”诗作,突然感到诗歌应该“兴观群怨”,不能总选风花雪月。那有没有反映清光绪三年“丁戊奇荒”时,山西数百万人丧命这一惨痛事件的诗作呢?我带着问题,翻了大量史料,均无结果,后在山西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一本1961年内部刻印的《光绪三年年景录》中发现线索,终在《临晋县志》中找到县官艾绍濂所写的《狼劫》《瘟劫》,记叙了当时狼吃人的惨状与瘟疫肆虐的恐怖。
  还有,明末传播西洋科学的先驱徐光启的弟子、山西绛州人韩霖,是当时很有名的军事技术专家,与朝廷雇佣的葡萄牙统领公沙的西劳认识,对其率领外籍士兵抗击清军入侵直至战死的精神极为敬佩,作诗一首相赠并收于其《守圉全书》中。我想找到全诗,但《守圉全书》只有上海图书馆有一册孤本收藏,禁止查阅。我请人帮忙联系,最终获得拍照许可。但当时正值雨季,苦等两个多月,才拍到这首弥足珍贵的“涉外”古诗。
  诸如此类,三年多来我仿佛徘徊在一座琳琅满目的圣殿,不断感受优美、品味崇高,收获也越来越多。与教育出版社的协议从最初的60首,后征得刘立平总编辑同意,扩展到80首、100首,又扩展到120首并保证封顶。但我仍然难以割舍,最终以150首、整整排了400页版面而交稿。可以说,没有他对我一次次“违约”的宽容和理解,《弦歌三晋》就不可能圆满面世,我发自肺腑地感谢。
  记者:这本著作饱含心血,您希望通过这本作品,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达到怎样的效果?
  张恒:希望敝著能成为一本无愧前贤、无怍后昆且无负时代与历史的书,一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多角度领略山西历史文化和山川风物厚重典雅的书,争取多年以后也会有人喜欢、有人浏览。倘若读过拙著的人士能够认可一个蹩脚学人的苦心孤诣、敝帚自爱,则更幸甚至哉也。
记者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