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1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3]

为什么一发现肠息肉就要切除?这3种息肉易癌变

  大肠息肉,又称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病变之一。据统计,约9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恶变而来。什么样的肠息肉容易癌变?检查出肠息肉就要切除吗?
  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肠息肉的大小、形态不一。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结直肠息肉分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和错构瘤型息肉,而腺瘤性息肉通常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起源于腺瘤性息肉。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损伤,如果未及时治疗,就会形成肠息肉。部分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如脂肪、红肉摄入水平较高),以及环境暴露因素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吸烟与结直肠息肉风险尤为密切。
  什么样的肠息肉会恶变?
  从息肉到进展期结直肠癌,时间跨度可达5~10年。
  肠息肉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只能通过体检筛查发现。
  从息肉大小看——《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2023)》建议:
  1.长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
  2.小于等于5毫米的非腺瘤性息肉,进展为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极低,特别是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多发性息肉,若活检证实为非腺瘤性息肉,则无须切除;
  3.对于凹陷、扁平、锯齿状或有绒毛成分的息肉,即使小于等于5毫米,也建议切除。
  从镜下形态看——
  边缘平坦、光滑、圆润的息肉,通常是良性,若小于等于5毫米,可以随访观察。
  如果外观粗糙,有凹陷、扁平、溃疡、出血或坏死、星芒状开口,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很大,一定要切除。
  从病理类型看——
  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为非肿瘤性息肉,良性居多,
  腺瘤性息肉、锯齿状病变、遗传性肠息肉综合征均为肿瘤性息肉,恶性居多。因此,腺瘤性息肉不论大小都建议切除。
  发现肠息肉最好切除
  医生建议:1.普通人群应从50岁开始,每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2.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林奇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或既往发现有结直肠腺瘤的高危人群,从40岁起就要开始筛查;
  3.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人群筛查的时间要提前,如果父辈曾发现结直肠癌,子辈要提前10年做肠镜随访,发现息肉必须切除。
  肠镜检查后,如果发现有肠息肉,之后3年每年都需要做肠镜检查,根据息肉生长情况确定下一次检查频率。切除息肉不等于“一劳永逸”,需要定期复查。
  此外,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体重正常,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肥甘油腻食物,避免胃肠道慢性疾病,同时减少吸烟、饮酒或药物刺激等,以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李娴宋丽娟 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