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1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19]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实惠、出行便捷、低碳环保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居民对其的依赖度不断提升。其中,集中停放区和充电设施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入户充电等消防安全问题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持续增长愈发严峻,监管挑战日益增大。
  一、电动自行车火灾原因分析
  从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原因分析来看,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火灾发生多源于电池和充电器的故障。其中,蓄电池如铅酸电池和锂电池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包括充电器故障导致的过充、过放和电池短路引发的热失控。同时,随着电池的长期使用,析出的金属锂不稳定,可能形成锂枝晶,穿刺隔膜造成电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进一步加剧安全隐患。二是充电器质量欠佳。劣质充电器先天存在设计缺陷、防火性能不足,同时长时间震动导致电子零件损坏,也是火灾发生的原因之一。三是充电线路及配电线路故障。车辆线路受不利因素影响致使接触不良,使接触部位严重发热,绝缘材料热解;线路受挤压、摩擦等不利因素致使绝缘皮磨损导致短路现象;不规范飞线充电导致插座接触不良、老化虚接等不安全因素较多。
  二、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部门联合监管效能欠佳。在生产领域,现行标准在充电器的质量、充电过程中的过充保护、短路保护以及电池发热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和约束不够具体和严格。在销售领域,对电动自行车销售服务网点监管质效不高,市面上仍旧存在大量未取得市场准入、功能不健全、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的蓄电池和充电器等核心配件。在使用领域,电动自行车上牌率偏低,在道路临检时,检查人员一般只能简单识别出电动自行车是否上牌或者是否有较明显的改装,缺乏对电池、充电器、内部线路的专业检查。(二)电动自行车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从现有电动自行车的占有规模来看,其与城市空间、公共安全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且当前多数老旧小区在建设初期未考虑到增长迅猛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问题。对于电动自行车车主来说,公共充电桩的稀缺,室外停放空间的匮乏,防盗设施的不齐全,加之集中充电场所电费高于居民家充电费用,致使居民普遍存在违规充电或私拉乱接电线。(三)群众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认识不足。尽管各社区和物业在公告栏或电梯内张贴“禁止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等有关通知,但不少居民视而不见、心存侥幸,随意将电池拆卸带入户充电或将电动自行车直接入户充电。(四)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和法规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及物业管理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的治理力度不足。
  三、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一)强化综合治理的震慑作用。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电动自行车维修和销售市场的整顿力度。加大监管频率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交管部门严查违规改造电动自行车等违法行为;工信、环保等部门完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回收利用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及时更换蓄电池降低火灾隐患。相关部门强化执法和监管力度,严格整治违规乱停、私拉乱接等违规行为。(二)强化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将设施安装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等多种方式,在居住小区和办公场所设置集中停放和充电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安装“智能充电设施”,群众可以通过手机软件等便捷方式,实时关注充电情况并接收预警信息。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电价补贴等惠民政策,降低集中充电桩和家用电费价差,引导群众规范充电。鼓励引导物业加大“智能阻车系统”的安装力度,严禁电池和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充电。(三)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常识宣传。深化消防宣传“五进”工作,社区、物业通过微信群、警示板报、讲座等线上线下方式,向居民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常态化提醒居民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引导广大电动自行车车主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养成安全使用的习惯。同时,依法批评、曝光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推动形成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的社会共识。
记者 张彦 特约记者 刘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