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9月3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5]

动起来,缓解癌因性疲乏——肿瘤患者专属运动计划

  在现代医学领域,癌症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作为癌症及其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仍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癌因性疲乏与癌症本身或其治疗相关,持续存在且令患者感到痛苦不堪的身体、情绪和(或)认知的主观疲劳或疲惫的感觉,与近期的活动状况不成比例,并干扰躯体的正常运行功能。实际上疲劳对癌症患者的影响比疾病本身或其治疗引起的任何其他精神或身体不良症状(如疼痛、焦虑、恶心、呕吐等)都要大得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帮助肿瘤患者缓解癌因性疲乏,促进身体康复。

  一、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癌因性疲乏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累感,它更为强烈、持久,并且难以通过休息来缓解。这种疲乏感的产生,一方面源于癌症本身对身体的消耗,导致身体各项功能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副作用所致。因此,对于癌因性疲乏的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调整治疗方案、增加营养摄入以及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等。
  二、运动对癌因性疲乏的缓解作用
  运动干预是美国临床肿瘤护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经Ⅰ级证据(A级推荐)证明的可以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有效干预措施。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合理的运动锻炼对肿瘤患者具有诸多益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癌因性疲乏。抗阻运动如举哑铃、深蹲等,则有助于提高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此外,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等,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紧张,还能改善身体姿势,提高生活质量。
  三、肿瘤患者专属运动计划
  1. 运动前评估。在制定运动计划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疾病状态、血压、贫血史、功能状态等。这些评估应由专业医务人员完成,以确保运动计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使用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时,更需注意预防感染。
  2. 有氧运动计划。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累计时间达到150分钟。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应保持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即运动时微微出汗,感觉有些吃力但能够坚持。
  3. 抗阻运动计划。每周进行2~3次涉及主要肌肉群的抗阻训练,每次训练应包括8~12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2~3组,每组8~15次。抗阻运动可选择哑铃、杠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也可通过自身体重进行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抗阻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缓解癌因性疲乏。
  4. 柔韧性训练计划。建议每天进行柔韧性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10分钟。柔韧性训练包括各种拉伸动作,如颈部伸展、肩部环绕、脊柱扭转、髋关节伸展、小腿拉伸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姿势,减轻因治疗或疾病本身导致的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在拉伸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
  5. 中医传统运动。对于喜欢中医传统运动的患者,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金刚功等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这些运动通过肢体动作、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等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摄精神的作用。长期练习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缓解癌症患者身体上的疲劳,还尤其适用于与不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癌因性疲劳患者,继而提高生活质量。
  6. 个性化调整。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不同,因此运动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适宜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避免发生低血糖;严重贫血的患者应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锻炼;因治疗而感到极度疲乏的患者可每天进行10分钟的拉伸活动。
  四、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运动:肿瘤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2. 及时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3. 监测身体状况: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帮助。
  4. 预防感染:在使用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时,要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五、总结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我们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制定运动计划时,患者需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同时,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效果,避免过度运动和感染风险。希望每一位肿瘤患者都能通过运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重获健康和活力。 赵玉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