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9月3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1]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与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药物治疗在患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药物治疗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至关重要。

  常见的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
  1.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加重: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等,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源性休克或阿-斯综合征。
  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头痛、麻木、失眠和眩晕等,这些反应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肠道反应: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
  2. 利尿剂
  电解质紊乱: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利尿剂易导致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进而引发乏力、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利尿剂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特别是在老年人及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血脂和尿酸异常:大剂量长期使用利尿剂还可能引起血脂升高和血尿酸升高,增加心血管风险。
  3. β受体阻滞剂
  心动过缓与传导阻滞: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需停药或减量。
  支气管痉挛:对β2受体的阻滞作用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心力衰竭加重:在用药初期,β受体阻滞剂可能因负性肌力作用而加重心力衰竭症状,需逐步增加剂量并密切观察。
  4. 他汀类药物
  肝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转氨酶升高,严重时需停药。
  肌肉损伤:表现为肌酸激酶升高,严重者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
  血糖升高: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需定期监测血糖。

  应对策略
  1. 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在使用心血管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2.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电解质、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 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反应,个体化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平衡疗效与不良反应。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通过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个体化调整药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及时沟通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兵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